TNF一a可由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合成和分泌,但主要来源于外周血单核/巨噬细(MC),根据其存在形式的不同,分为两型,即分泌型TNF一a(sTNF一a)和膜相关型TNF一a(MA一TNF一a),而sTNF一a可与MC膜受体结合而成为膜结合型TNF一a,简称膜TNF一。TNF一a是银屑病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在银屑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z本文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MC合成和分泌的sTNF一a,MA一TNF一a和膜TNF一a进行了检测,探讨它们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PV患者20例,其中男i8例,女2例,年龄1638岁,平均(25.30士5.11)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1.7110.08)年。所有患者两个月内均未接受系统治疗。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20名,性别相同,年龄19一34岁,平均(25.63士5.35)岁,与PV组相匹配(士4岁)。
1.2方法MC的收集和培养:常规收集MC,瑞氏-姬姆萨染色检测MC纯度为85%。调整96孔培养板的MC数。sTNF一a和MA一TNF一a的收集“向MC中加人含10%FCS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100L和LPS,培养16h后收集上清液,其中含有sTNF一a;加人100PL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5min,此时MC表面的TNF一a即为总TNF一a,包括膜TNF一a和MA一TNF一a;加人ioouL酸性缓冲液(AB)室温孵育15min,洗脱膜TNF一a,4a,此时MC膜表面仅存MA一TNF一+osTNF一a的生物学活性检测:向培养上清液中加人L929细胞,370C培养48h后弃上清,加人1%MTT,37℃继续培养4h后弃上清,DMSO显色10min,在波长570nm下测OD值。
MA-TNF一a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按效/靶比例10:1,向AB处理后的MC培养孔中加人104个L929细胞,37℃培养48h后弃上清,用同样方法测OD值。膜TNF一a的细胞毒活性检测:总T1VF一a与MA一TNF一a的细胞毒活性之差即为膜TNF一+o对照孔分别为含有L929(10个100}L)的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和空白对照,每组均设3个复孔。计算L929细胞的死亡率,以此代表TNF一a的水平。
1.3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以z1s表示,用配对t检验分析显著性差异。
2讨论
LPS是大而复杂的分子,为G一菌外膜的主要成分,是MC的强力激活因子,可与MC膜上的相应受体CD14结合,通过磷脂酶C、磷脂酶AZ、蛋白酶C以及钙通道等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诱导其产生TNF一。
经过LPS刺激后,PV的MC合成和分泌sTNF一a水平显著升高,导致PV外周血中sTNF一a的水平升高。TNF一a可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表达ICAM-1,促进炎性细胞向皮肤内浸润,产生炎症反应,KC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从而促进了PV的发生和发展。
zPV的MC总TNF一a(即膜TNF一a加MA一TNF一a}的水平均显著升高,提示MC上的膜TNF一a和MA-TNF-a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同时参与PV的发病过程。z,6经过LPS刺激后,PV的MC上MA一TNF一a的水平显著升高。MA一TNF一a主要通过旁邻刺激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通过细胞间接触介导靶细胞凋亡,或上调靶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通过Fas途径发挥促凋亡作用,6导致PV的KC异常凋亡。
另外,经过LPS刺激后,PV的MC膜TNF一a生物学活性水平显著升高,这可能是由于PV的MC合成和分泌TNF一a的潜在能力高于正常人,同时表达更多的TNF一a受体,与分泌的sTNF一a结合成膜TNF一a,刺激MC合成更多的MA一TNF一a,与MA一TNF一a发挥协同作用,还可以作为sTNF一a的储备库,一旦受到炎症因子刺激,在TNF一a转换酶的作用下,MA一TNF一a可被迅速水解而释放sTNF一a,扩散至周围或远距离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这可能是银屑病早期sTNF一a水平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