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癌 > 皮肤癌常识

皮肤癌发病会有疤痕出现吗?

导读:基底细胞癌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

在我国皮肤癌疾病发病率很低,对于白种人来说,皮肤癌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发病率超过所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总和。该病发病时的症状不是很明显,还很容易和牛皮癣湿疹等良性皮肤疾患相混淆,为此,我们常常需要借助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皮肤癌疾病早期症状

1.鳞状细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转化而成。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头部巨大鳞状细胞癌,其恶臭无比,脓性分泌物较多,易出血;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病部位以粘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粘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

2.基底细胞癌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转移者极少,先发生边缘半透明结节隆起浅在溃疡,继之渐扩大,可侵蚀周边组织及器官,成为侵蚀性溃疡。

3.鳞状细胞癌以30~50岁年龄多发,基底细胞癌50岁以上多发。前者发病快,常在短期内快速生长;后者缓慢。鳞癌好发于下唇、舌、鼻、外阴、多发于皮肤粘膜交界点、溃疡边缘高起、红硬、呈环状、菜花样外观,周边炎性反应显著,多有区域淋巴腺肿大。基底细胞癌好发于眼眶、内眦、鼻、颊、前额、手背;溃疡边缘呈蜡状、结节形、卷起,包有的呈黑色,炎性反应轻微或无,转移极少,主要向深部组织浸润。

治疗皮肤癌的方法有哪些呢?

1、中医治疗皮肤癌

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抗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即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呼吸,使癌细胞缺血、缺氧,不再裂变,从而达到治愈皮肤癌的目的。

2、手术治疗皮肤癌

手术治疗作为早期皮肤癌的治疗方法,适当的手术切除治疗,治愈率达90%~100%。切除时,应距离肿瘤0.5~2cm作皮肤切口,并需要足够的深度,尽可能作广泛的切除。头皮、躯干和四肢的鳞状细胞癌切除应适当增加至2~5cm。对于已证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淋巴结清扫术,但不必作预防性的清扫术。当骨或主要血管和神经受累时,则需要截肢。

3、放射治疗

皮肤癌位置表浅,边界清楚,直视下照射定位精确。一般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中度敏感,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特别敏感,而且皮肤耐受性较高。因此,发生于暴露部位的病灶,手术切除后易致瘢痕形成,影响美容和功能。老年体弱,有手术禁忌证(有糖尿病、肾脏、心脏疾患等)者,均可选用放射治疗。但对瘢痕组织上的病灶(烧伤瘢痕)、以前放疗区、血供不佳或肿瘤累及骨和软骨,如头皮、手指、鼻、耳等处都不适宜于放疗。放射源首选电子线,其次为接触X线或浅层X线,照射野边缘应超过肿瘤0.5~1cm,肿瘤边界不清者,则将边缘扩3~4cm。根据病变大小采用垂直、切线或多野照射。一般肿瘤剂量60~70GY/6~8周,基底细胞癌所需剂量稍小,治疗中应根据肿瘤退缩情况调整射野及剂量。肿瘤直径小于1cm,可用X线接触治疗,总量60~70GY,每次20~30GY,间隔3天,共照2~3次,应注意保护周围组织。

医学专家观察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癌疾病的发生,为此,对长期工作在阳光照射下的人们,一定要注意进行该病的预防,还有就是,一旦发现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早期治疗效果会非常好的。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