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本身危害就是非常大的,而iga肾炎的出现让患者的肾脏受到了特别严重的伤害,这种疾病是极其可怕的,但是生活中真正了解该病的朋友并不多,发病后会让他们的肾脏功能受损,那么得了iga肾炎以后需要进行治疗吗。
iga肾病发病早期多与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症状类似,只有做肾穿后可确诊是否为iga肾病。当患者一旦确诊为iga肾病就需要临床住院治疗。根据iga肾病出现的“蛋白尿、血尿”症状及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的病理研究,西医临床上主要以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抗炎、抗凝治疗。
那应用激素、雷公藤及环磷酰胺具体作用如何呢?大量激素冲击是最常用的方法,较大剂量应用激素主要是来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并促进抗体的分解代谢,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应用环磷酰胺等细胞毒性药物主要是抑制dna的复制,也主要作用于b淋巴细胞,抑制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抗体水平的下降。同时相应抑制t淋巴细胞,于扰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临床数据表明仅仅单纯这样依据西医治疗和调节免疫反应,蛋白、潜血、高血压取得较好效果,但这只是暂时性的抑制并发症。以后如果遇到感冒或感染等外界不利客观因素时,各种症状还会再次出现。出现后,不得不再次治疗,反复加大激素剂量,轮换使用雷公藤、环磷酰胺及目前最“流行”的骁悉。
iga肾病治疗反复不愈的原因在哪?
iga肾病被临床认识已近40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iga肾病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基因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不再将iga肾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来看待,疾病的临床症型、病理表现或病情进展速度错综复杂,是由多基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肾活检提示预后不良的因素有:有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肾小球毛细血管被侵犯、弥漫增生和弥漫新月体形成等。
在病理分析中,iga肾病是以iga为主的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内系膜区,导致系膜细胞受损,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系膜细胞出现大量增生或收缩,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因缺血缺氧导致大量肾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受损,并发生表型转化,形成肾脏纤维化;因内皮细胞或上皮细胞受损而使基底膜和电荷屏障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大量蛋白质及红细胞漏出,形成蛋白尿、血尿。
对于iga肾炎的相关知识我们已经特别清楚了,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的,但是该病的治疗相对来说有一些复杂,希望朋友们可以清楚的了解这种疾病,知道如何去进行iga疾病的预防,当我们做好预防之后,就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