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与肾移植最密切相关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约为15%和40%。血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许多尿毒症患者在进行肾移植前,血液透析期间就已经感染了乙肝和/或丙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可损害肝功能,甚至发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严重者可威胁生命。丙型病毒性肝炎还可以引起免疫介导的移植肾小球疾病,损害移植肾功能。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最初的症状是疲乏无力,偶有上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厌食油腻;而后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患者有肝病面容、黄疸、蜘蛛痣、肝掌、肝肿大、肝区叩击痛。血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白蛋白下降等。
乙肝“两对半”
1、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出现常伴随HBV存在,间接提示携带者具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HBs。
2、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对乙型肝炎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是乙型肝炎治愈或趋向治愈的象征。用乙肝疫苗预防乙肝,也要产生抗-HBs,才能算是预防成功。
3、HBeAg(e抗原)、HBVDNA,均是乙肝病毒内核中的结构成分,它们的存在,表示血中仍有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
4、抗HBC(核心抗体IgG型),阳性是以往或现在感染乙肝病毒标志。和HBsAg一样,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是否繁殖复制。
5、抗HBCIgM(核心抗体IgM型),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新近感染或持续复制的标志,有传染性。但因试剂并未标准化,因此结果并不可靠。
6、抗HBe(e抗体),阳性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低或很少,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间已较长久的标志。说明血中仍存在乙肝病毒或病毒已变异,不仅有传染性,而且对机体的危害可能更大。
临床上常将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称之为“大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潜伏期、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每个个体中都有其固有特征。诊治需综合判断,采取不同措施。
HBsAg、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就叫做“小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已缓解,传染性弱,临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转或恢复。尽管“小三阳”患者一般无需常规治疗,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休息、不饮酒,定时复查复诊,做到心中有数。不过,临床上“小三阳”也常出现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这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出现不断变异,原产生的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复制所至。
乙肝病毒定量
HBV-DNA定量检测可以了解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评价治疗效果,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临床治疗。
丙肝病毒的检测
HCVAb(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提示体内有丙肝病毒感染,但不提示具有免疫力;
HCV-RNA可检测体内丙肝病的数量,甚至可检测出体内低水平的丙肝病毒复制。
肾移植术后病毒性肝炎生活调理
饮食应以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宜吃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在家中休养时应避免高热量摄入。可食瘦肉、河鱼、牛奶、蔬菜、水果及少量的豆类和豆制品。用量同肾功能稳定期的患者。
忌大量饮酒,忌暴饮暴食、少吃油腻煎炸食品、不宜大量吃糖。
保证充足睡眠,不宜过度疲劳,如果可能,饭后可躺下休息30分钟。
乙肝病毒抗体阴性的患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接触血液制品的患者可选择丙肝病毒抗体检查。
免疫抑制剂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即使肾移植术前病毒性肝炎表现轻微,但在肾移植术后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许多患者的肝脏功能逐渐发生变化。一般认为病毒性肝炎肾移植患者的预后要比无肝炎的患者预后要差.
免疫抑制有利于肝炎病毒的复制。用药,已经转阴的再次出现病毒复制或者原有的肝炎病毒复制增高。所有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塔克莫司、强的松、骁悉均有类似的作用。
部分免疫抑制剂本身具有肝毒性,如:环孢素、硫唑嘌呤、雷帕霉素。这些药品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并且与用量正相关,减少用量或者避免使用可以减缓或逆转药物性肝损害的进程。
免疫抑制有利于肝炎病毒的复制。用药,已经转阴的再次出现病毒复制或者原有的肝炎病毒复制增高。所有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塔克莫司、强的松、骁悉均有类似的作用。
部分免疫抑制剂本身具有肝毒性,如:环孢素、硫唑嘌呤、雷帕霉素。这些药品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并且与用量正相关,减少用量或者避免使用可以减缓或逆转药物性肝损害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