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互发现有些孩子身高会比同年龄孩子低,当然这也不能说个矮的孩子就患有矮小症。由于遗传因素,家长个高的,孩子也会相对高一点。但是,生活中矮小症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多数的患者是由一些疾病所导致。那么,哪些疾病会导致矮小症的产生呢?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可导致患儿身材矮小,有时四肢不成比例,牙齿发育缓慢,并伴智力障碍,对于青少年者还可出现声音沙哑﹑少言懒语﹑脸部浮肿﹑甲状腺肿大﹑头发脱落﹑皮肤干燥﹑脉搏缓慢﹑体重增加和嗜睡等。
治疗方案:查甲状腺功能即可明确诊断,只需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症状可明显改善。
2、克氏综合征:
克氏综合征是一种细胞遗传疾病,多为染色体异常,多一条X染色体,又称睾丸曲细精管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无喉结,无胡须,无腋毛和阴毛,睾丸小,但身材高大,可达170cm以上,且下半身长于上半身,智力可正常或轻度障碍。
治疗方案:需给予雄激素替代治疗。
3、垂体性侏儒症
此类患者查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患者还有可继发于下丘脑-垂体肿瘤,如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或者颅内感染等。患者可能出生时身长﹑体重正常,但数个月后躯体生长迟缓,多在2-3岁后与同龄儿童差别显著,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但体态一般匀称,成年后升高不超过130厘米,智力正常,性器官不发育。
治疗方案:应用人类生长激素替代补充疗法,可对80%患者有效,对继发性垂体性侏儒症患者,如颅内肿瘤可进行手术治疗。
以上是有可能导致矮小症发生的疾病,大家一定要注意。除了要了解这些疾病以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发育情况,特别是身高。如果发现孩子是同年龄孩子中最矮的,或者每年的身高生长低于5厘米,那就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一下检查。检查是没有坏处的,也可以尽早排除疾病的可能,我们家长也能早点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