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痛风治疗期间容易存在治疗误区,延误患者病情。我们来看看痛风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仅在急性发作期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由于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往往会去医院就诊,而一旦关节疼痛好转之后,患者就自认为病已经“好”了,不需要再看医生,也不需要再治疗。事实上,痛风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和慢性维持期治疗,其防治关键在于慢性维持期治疗,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关节保护,以及必要时使用降尿酸药物,以使血尿酸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痛风性关节炎再次发作。因此,即使关节疼痛好转,痛风患者仍需要定期到医院就诊随访。
误区二: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血尿酸升高是痛风发作的关键因素,这使许多患者误认为迅速将血尿酸水平降低就可避免痛风发作。为此,一些患者擅自将药物剂量加大,期望血尿酸可以在短期内降至较低水平。其实,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当较高水平的血尿酸快速降低时,一方面可以使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另一方面可以使血尿酸在关节腔内沉积,从而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建议患者缓慢降低血尿酸水平。必要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降尿酸药物和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消炎药,以防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误区三:忽略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许多痛风患者认为,自己一直在使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控制得还可以,因此在服用药物期间,他们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运动。很多患者不知道,在痛风治疗中,非药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以防止血尿酸水平急剧增高,引起痛风急性发作。而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局部血尿酸溶解饱和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痛风再次发作。
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患者血尿酸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平时缺乏运动,一旦关节部位受凉或受伤了,就可诱发痛风。对此,建议痛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饮食、运动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因此,预防痛风先要管住嘴。多吃瓜果、蔬菜等低嘌呤的碱性食品,少食肉、鱼等酸性食物,饮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饮水,以利于体内尿酸排泄。合理的烹调方法可减少食品中含有的嘌呤量,如将肉食先煮,弃汤后再行烹调。辛辣、刺激的食物、调料能兴奋植物神经,诱发痛风,也不宜多吃。
其次,要适量运动。因为痛风是代谢疾病,所有能够增加代谢、促进排泄的方式都很好,比如散步、网球、健身等耗氧量大的有氧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因为剧烈运动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另外,过度疲劳及焦虑等强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诱发痛风。
再次,要识别痛风表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是痛风病人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其起病突然,多数在半夜发作,单个或多个关节的显著红肿与剧烈疼痛,若不能及时控制,不但病人遭受痛苦,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一旦转为慢性将会导致关节破坏和肾脏损害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时终止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至关重要。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病人须卧床休息,可稍抬高患病肢体,尽量减少肢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