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常出现呕吐、腹泻、出汗等症状。由于消化道的疾病种类繁多,症状相似,人们很容易将肠胃炎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下面小编教大家如何区别肠胃炎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生活中大家需重视起来。
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这种情况要考虑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疼痛有规律,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发作。这种情况可能是胃溃疡。
经常在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节律。这类情况可能患有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炎症。
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近期才出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这种情况应高度警惕,因为有可能是胃癌。
饮食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这种情况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
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饮食不当就发作。也有可能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时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不见消瘦。这种症状,以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肠胃型感冒”是指病毒性的肠胃炎造成肠胃的不舒服,除常见的咽痛、鼻塞、全身酸痛及发热外,还表现为食欲差、上腹发堵、泛酸、烧心,以及恶心、呕吐,有时还伴有轻微腹痛、大便异常等。如果肯定是"肠胃型感冒",无需服消炎药,只要补足腹泻失去的水份和电解质就可以了。
急性肠胃炎,是由于吃了细菌污染的、腐败变质的食物,或有毒的食物引起的,也有由于暴饮暴食的腹部受凉引起的。发病时恶心、呕吐、腹痛、腹部咕噜咕噜的响,腹泻,大便如稀水样,或头痛,怕寒,发热。
如果没有弄清楚病因和病种就直接乱用药,很容易造成误诊误疗,不但不利于疾病康复,甚至会加重病情。所以大家一定要多了解各种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分清疾病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