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胃肠科 > 反流性食道炎

反流性食道炎的中医治疗

导读: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情志不畅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胁胀痛、反酸、食欲不振等。

对于反流性食道炎相信的大多人都不陌生了吧,那么我就不介绍了。我们直接来了解下反流性食道炎的治疗方法吧,中医作为中国的博大精深,有其优秀的历史传统,想必不少人也是喜欢中医的,这节就让我们简单了解下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的治疗方法吧。

反流性食道炎是因食道与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引起的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从而引起食管炎症的病变。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而发病。

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

情志不畅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胁胀痛、反酸、食欲不振等。治疗采取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方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克,白芍15克,乌贼骨15克,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10克,甘草5克。

肝郁化热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性情急躁易怒、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可采用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治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瓜蒌各20克,石决明30克,竹茹12克。

脾虚气滞型症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等。治疗采用健脾理气、温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散加减:丁香3克,柿蒂20克,白术、元胡、生各10克,党参、茯苓、苏梗各15克,半夏12克。

气虚血瘀型症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为治法,方选启隔散加减:丹参、茯苓、太子参各20克,浙贝母15克,荷叶、蒂各15克,当归、郁金各12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脾虚胃热型症见剑突下灼热、胃脘隐痛胀闷、纳呆、反酸、欲吐清水、嗳气等。以健脾益气、清胃降逆为治法,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半夏、黄芩、元胡、大各10克,干姜、黄连、炙甘草各5克,乌贼骨20克,茯苓15克。

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餐后应尽量保持直立位或躯干直立,还应注意减轻腹压,避免剧烈的活动,不要穿紧身衣和束腰带。睡前少进热茶或饮料,戒烟,平时限制酒和酸性刺激性食物及糖、巧克力、咖啡等食品。

对于较严重的反流性食道炎,可以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总之,调情志,适寒温,配合适当的治疗,就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包括学习紧张、工作压力、焦虑担忧、家庭负担、婚姻失败、长期驾驶机动车辆等)对顽固性的胃肠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长期的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使支配胃肠道活动的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紊乱

患者常感觉肚子胀、没有食欲,一吃就饱,此时多喝稀饭,多吃水果,有利于增加胃酸的分泌,的确有一定的养胃效果。然而反流性食管炎却不同,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饭后,胃酸反流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此时如果再大量摄入稀饭、水果等过热、过酸的食物会加重反流。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会引起炎症。从中医的角度看,根据症状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吞酸”、“吐酸”、“噎证”、“胸痹”等病证。

目前反流性食管炎内科治疗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等。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根据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将“烧心病”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进行治疗。

肝胃郁热证:证见口中泛酸,胃脘胀痛,两肋胀闷,嗳腐酸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此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治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法。

肝胃不和证:证见反酸嗳气,两肋胀痛,胃脘胀满,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此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脾虚气滞证:证见反酸或泛吐清水,胃脘胀满,胸骨后隐隐作痛,嗳气则舒,食欲减退,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此为脾虚气滞,胃失和降,治宜健脾消胀,和胃降逆。此外还包括脾胃虚寒、气虚血瘀证等。

针灸治疗包括体针疗法,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等,耳针主要包括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以上就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反流性食道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小编本人比较喜欢中医,因为中医治根,相对于西医的指标来说更胜一筹,既然了解了,知道了,生活中就行动呗。加油,祝患者早日康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