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病,多因不注意休息、劳累负重、饥饱失常或暴饮暴食等造成。从中医上讲,病因主要为: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固摄无力,致使胃体松弛而导致胃下垂。对于胃下垂,一直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中医的穴位注射加中药治疗法,许多患者疗效较为满意。
穴位注射:选双侧胃俞、足三里。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穴位。注射器抽取胎盘组织液2ml,维生素B62ml,以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将针头迅速刺入穴位皮下,缓慢推进,待出现酸麻胀重等针感时,抽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注入1ml。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和溢液,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
中药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方药组成: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升麻5g,柴胡5g,当归10g,陈皮10g;
加减:气滞甚者加砂仁5g,蔻仁5g,枳实10g;偏寒者加吴萸3g。肉桂3g,淡干姜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天为1个疗程。
用胎盘组织液和维生素B6穴位注射胃俞、足三里,除药物发挥本身的药理作用外,且针和药液对穴位刺激通过经络反射和经络的循行路线、迅速而持久的调整胃的生理功能,可致使松弛的胃平滑肌收缩有力,促进蠕动,消除胃的病理状态。
胃下垂多属虚证,常见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可使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的胃下垂恢复正常。以上的两种方法合并使用,相辅相成,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