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周围血管病治疗中心李玉珍专家介绍说:现代医学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
临床上可分为3类:
①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的浅静脉炎,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溶液,如高渗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导致较为广泛的损伤,迅速形成血栓,继而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
②导管持续性输液,常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致血栓形成,并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以及大手术等危重患者。
③下肢静脉曲张时,无论是属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由于静脉血液淤滞,足靴区皮肤常因营养性变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
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等等都有可能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现在不少医生针对输液引起静脉炎的疾病非常关注,也做好了预防方面措施,长期输液的病人也应该提高警惕,当出现静脉炎的一些症状时要及时和输液医生说明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一)鉴别诊断由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周围血管病治疗中心专家为大家介绍:
1、、结节性多动脉炎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比例4:1。病变主要侵犯中小动脉或静脉及淋巴管。皮肤损害为多形性结节,多发生在小腿沿血管走形排列,结节为豆大或更大,皮色正常或呈红玫瑰色或绛紫色,有明显触痛或压痛,科与皮肤黏连,结节发生坏死或形成溃疡。一些病人病变只局限于皮肤改变,预后良好。一些病人病变为多器官性,特别是肾脏,常首先受累。此时可出现发热,疲乏无力,多汗和四肢关节疼痛,疾病晚期多死于肾功衰竭。
2、、下肢丹毒下肢丹毒病以皮肤红斑,灼热疼痛伴恶寒,发热,头痛,纳差,溲赤为特点。肢体皮肤红班处,色如涂丹,压之退色,边缘皮肤略凸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界限。在红斑向周围扩散时,红斑中央部分逐渐痊愈而退变为暗红色或棕黄色。下肢丹毒时,内侧腹股沟淋巴结可发生肿痛,本病易与血栓性浅静脉炎相鉴别。
3、、结节性红斑 多见于青年女性,与结核和风湿有关。结节发生于小腿为多,肢体伸曲则无明显变化。呈圆形、片状或斑块状。结节不发生溃疡,可有疼痛、发热、乏力、关节痛及小腿浮肿等,血沉加快。结节消退不留痕迹,易反复发生。
4、、结节性血管炎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男性为偶发。四肢均可发病,但多见与小腿后侧,结节呈小圆形至较大浸润块外观呈红色或紫红色,表面常有色素沉着,亦可发生结节溃破。双侧发病时结节常不对称,病程长,反复发生。因为结节性血管炎的病理特点是动脉、静脉皆可受累,表现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闭塞,可有血栓形成,血管外膜、肌层均有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本病虽为血管炎性疾病,但无索条状改变,与血栓性浅静脉炎形成易于鉴别。
5、、硬性红斑 为皮肤结核的一种类型,多见于青年女性。结节发生于小腿为多,肢体伸屈则无明显变化,结节呈圆形或斑块状,为暗红色或紫红色,逐渐增大,可发生溃破,并可形成溃疡。有明显疼痛、肿胀,每年冬季容易发作。呈慢性病程,可找到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血沉加快。部分病人伴手足颇冷、紫钳、浮肿等症状,但易与下肢静脉曲张相鉴别。
6、、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多见于中年男性,皮损为多形性,有红班、瘫斑、紫斑、网状青斑等。以皮下结节为多见,皮下结节沿小动脉分布。皮肤发红、疼痛,可发生溃疡,反复发作、此起彼伏。常有发热、关节痛、多汗等,多有胃肠、肾、心、肺、神经、肌肉、脑等脏器组织同时受累。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炎症也可以引起血栓。
腿部静脉炎是其中最常见的,而且最容易发生在患有静脉曲张,或是因为某种原因必须长卧在床,或是在车上、飞机上连续坐上几个小时的人身上。
腿部受伤也可能损及静脉,因而形成血液凝块。如果受损的静脉是在腿部深处,患者可能完全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罹患这种因受伤所造成的静脉炎,直等到栓塞发生了才恍然大悟。
此外,长时间待在床上休养,会使血液沉淀而容易形成血液凝块,这也是为什么在病人接受手术后,医师总要求病人尽快下床四处走动的主要原因。在过去,医师都会规定心脏病患者必须在床上安静地躺6个星期后才能够自由行动。但现在医生们发现这样做不但不能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发生,反倒会提高栓塞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千万要记住第一守则:如果生病卧床,绝对要尽可能及早下床到处走动走动。
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周围血管病治疗中心专家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市医保定点单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本着“疗效为本,病人至上”为服务理念,以先进的医疗设备、专家级的医疗技术、人性化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舒适、便捷、满意”的医疗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