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冷空气、花粉、尘螨等吸入性物质是引发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过敏原,某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和药物也能引发过敏。当这些物质被人体吸入或接触后,过敏体质的机体的免疫系统把它们作为入侵者识别,即使不是有害物质,机体也会释放抗体而引发过敏反应,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出致敏因子,破坏气道粘膜的细胞,出现粘膜的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炎症症状,粘膜下层平滑肌痉挛收缩,最终导致气道狭窄,哮喘由此而发生。
而正常的肺脏功能能够通过快速的咳嗽或打喷嚏的方式,将识别的异物排出呼吸道,以抵抗外来有害物质的入侵,保证有效的呼吸,因此,当过敏性哮喘发生时,常伴发咳嗽和打喷嚏等症状。
过敏性哮喘常见发病原因:
1.吸入物
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
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IL-1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多。在乳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哮喘症状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哮喘,在农村仍可见到。
3.食物
牛奶及奶制品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也是诱发婴幼儿哮喘的最常见食物变应原,牛奶中含有甲种乳白蛋白、乙种乳白蛋白和酪蛋白等成份,其中甲种乳白蛋白是所有牛奶成份中变应原性最强的变应原成份,虽然这种蛋白经热处理后,其变应原性可明显减弱,但对于高度牛奶过敏的患者仍然可以诱发较为严重的症状。过去认为甲种乳白蛋白具有较高的种属特异性,故曾对牛奶过敏的儿童考虑采用山羊奶来替代,但近年研究证实许多不同种属的动物奶食品中的某些抗原性是相似的,对于牛奶过敏的儿童,山羊奶并不是一种可靠的替代食品,特别是对牛奶严重过敏的儿童,其食物处方中不应含山羊奶等。
鸡蛋鸡蛋以及蛋制品可以导致各个年龄段患者的过敏,以婴幼儿的过敏率最高,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是诱发过敏的主要变应原成份,蛋黄则很少诱发过敏。
海产品及水产品已发现渔业发达地区的哮喘发病率增高,这是否与鱼类过敏有关尚不清楚。但许多研究已证实鱼类、虾类、蟹类、贝类和蚌类等均可诱发呼吸道症状,例如鳟鱼、蛙鱼和鲐鱼等鱼肉颜色偏红的鱼类极易诱发过敏症状,虾、蟹、牡蛎等甲壳纲海产品和鱿鱼、墨鱼等也含有较高的变应原成份,这些食物的变应原通常耐热,熟食也常常诱发过敏,特别是食用不新鲜的海产品可使过敏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近年来还证实吸入气传鱼粉也可诱发对鱼类过敏哮喘患者的症状。
花生、芝麻和棉子等油料作物 主要与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蛋白有关,一旦制成油制品则很少诱发过敏症状。但是在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食用生花生米引发哮喘的患者。
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和黑豆等均可诱发呼吸道过敏症状。
小麦、谷类如面包师哮喘即与接触面粉有关,此外,面粉和谷类中的螨虫也是诱发过敏的主要原因。
坚果类包括胡桃、山胡桃、开心果、榛子、腰果(Cashewnut)、松子和栗子等。
肉类及其肉制品常见的包括牛肉、羊肉、猪肉、鸡肉、兔肉和鸭肉等,不常见的肉类包括狗肉、鹅肉、鳖肉和鸟肉等也可诱发过敏,如对鸟肉的过敏往往发生在有鸟蛋综合症(bird-eggsyndrome)的患者。
某些蔬菜 包括芸豆、青豆、白羽扇豆、蘑菇、西红柿、辣椒、韭菜、芫荽、香椿、大蒜、茄子、白菜和蕨菜等。
其他食品咖啡、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白酒、花粉制成的保健品、巧克力和某些可食昆虫(如豆虫、蚂蚱和蚕蛹等)均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呼吸道过敏症状。
4.气候改变
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5.精神因素
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哮喘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6.运动
约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典型的病例是在运动6~10分钟,停止运动后1~10分钟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患者在30~60分钟内自行恢复。运动后约有1小时的不应期,在此期间40%~50%的患者再进行运动则不发生支气管痉挛。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有些病人运动后虽无典型的哮喘表现,但运动前后的肺功能测定能发现有支气管痉挛。该病多见于青少年。如果预先给予色甘酸钠、酮替芬或氨茶碱等,则可减轻或防止发作。有关研究认为,剧烈运动后因过度通气,致使气道粘膜的水分和热量丢失,呼吸道上皮暂时出现克分子浓度过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7.哮喘与药物
有些药物可引起哮喘发作,如心得安等因阻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哮喘。约2.3%~20%哮喘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而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因伴有鼻息肉和对阿司匹林耐受低下,因而又将其称为阿司匹林三联症。其临床特点有:服用阿司匹林可诱发剧烈哮喘,症状多在用药后2小时内出现,偶可晚至2~4小时。患者对其他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有交叉反应;儿童哮喘患者发病多在2岁以前,但大多为中年患者,以30~40岁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3;发作无明显季节性,病情较重又顽固,大多对激素有依赖性;半数以上有鼻息肉,常伴有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或)鼻窦炎,鼻息肉切除术后有时哮喘症状加重或促发;常见吸入物变应原皮试多呈阴性反应;血清总IgE多正常;家族中较少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关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人认为患者的支气管环氧酶可能因一种传染性介质(可能是病毒)的影响,致使环氧酶易受阿司匹林类药物的抑制,即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因此当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后,影响了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PGE2/PGF2α失调,使白细胞三烯生成量增多,导致支气管平滑肌强而持久的收缩。
8.月经、妊娠
不少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期前3~4天有哮喘加重的现象,这可能与经前期黄体酮的突然下降有关。如果有的病人每月必发,而又经量不多者,则可适时地注射黄体酮,有时可阻止严重的经前期哮喘。妊娠对哮喘的影响并无规律性,有哮喘症状改善者,也有恶化者,但大多病情没有明显变化。妊娠对哮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机械性的影响及与哮喘有关的激素的变化,在妊娠晚期随着子宫的增大,膈肌位置升高,使残气量、呼气贮备量和功能残气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有通气量和氧耗量的增加。如果对哮喘能恰当处理,则不会对妊娠和分娩产生不良后果。
目前认为,哮喘患病率的增加有以下几种原因:
1、现代家庭的布局有利于尘螨的滋生,孩子在室内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了;
2、工厂和机动车制造的废气、尾气使得环境污染变得愈来愈严重;
3、一些医生或专家认为,我们的房间太干净了,而孩子们需要适当地暴露在感染中,当然,要除外那些有毒的烟、污染物等环境,以便建立他们的免疫系统或者使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加强壮;
4、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物质的丰富,人们长时间呆在干燥、温热、有空调的舒适环境中;
5、吸烟,虽然大环境时时刻刻地宣传吸烟对人体有害,但仍有许多人特别是年青人为了赶时髦,肆无忌惮地、不分场所地在那里喷云吐雾,不仅损害自己的肺脏,也危害着周围无辜的人们;
6、饮食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各种杀虫剂、催熟剂、保鲜剂等的应用,使得真正的绿色蔬菜和水果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食品、加工食品、小食品成了餐桌上和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这些食品的营养成分令人担忧,其致敏因子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