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减肥 > 减肥方法

肥胖与自身体质相关 肥胖启示录前的准备

导读:最近的研究却显示,事实恐怕没那么简单!持续减重的困难对抗肥胖海啸最大的问题是,短期减重还算简单,维持减重不复胖则极端困难。

●肥胖启示录

1、肥胖与基因密切相关,有的基因与一般性肥胖有关,有的则只影响俗称啤酒肚的中广身材。太胖或太瘦固然皆有不宜,但减肥政策的实施,不应无视个人的体质差异。

现在国际上大多以BMI≧30做为肥胖的定义。笔者则认为,每个人的理想BMI值应该各自不同。或许有一天我们对所有相关基因都研究透澈后,才能为每一个人订出不同的BMI标准。

2、暴饮暴食后,少吃一点不见得可以马上瘦回来。肥胖的后天体质,可能是经年累月多次过饱所累积出来的结果。

3、过饱效应的累积始于婴儿期,所以不应要求婴儿快速变胖。喂哺母乳让婴儿体重缓慢增加,可有效预防肥胖。

4、预防肥胖应从儿童时期开始,此时是避免肥胖后天体质的关键期。国内政策总以成人减肥为重点,可能事倍功半。

5、批评、讥笑肥胖或中广身材的人运动太少或吃太多,是一种见识短浅的歧视。瘦者可能只是基因作用,也可能是幼年家贫阻止了肥胖后天体质的出现,并不代表他们的生活习惯较佳,也不代表他们比较常运动。

6、许多军方将领被批评有鲔鱼肚而需要加强运动,是常见误解的明显事例。决策者必须深入了解肥胖的实证与相关资讯,不可肤浅地将肥胖视为罪恶。

肥胖者在进化论中,其实算是优势品种,只是在物质生活极度发达的现代,变成劣势而已。

目前我们无法改变肥胖的基因体质,也不知道是否可以改变肥胖的后天体质。即使后者可行,那也需要持续很久的忍耐饥饿才行。

肥胖专家曾说,不要视肥胖为懒惰或罪恶。那些肥胖者努力减肥,其实大多持续承受著饥饿的无情煎熬。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