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眼眶血管瘤,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症状?大家知道吗?能够认识过早的认识到这些症状对以后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还不懂的朋友请听下面详细解说。
目前调查眼眶血管瘤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巨大,同时让患者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和生活负担,为了更好的避免,治疗眼眶血管瘤首先让我让一起认识下眼眶血管瘤。眼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中胚叶眶肿瘤,占眶内占位性病变的第二位,约为10~15%。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多见于青壮年,约占眶血管瘤的50~96.3%。其次为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婴幼儿,约占18%,其他血管瘤较罕见。眶血管瘤的共同特点是单眼缓慢进展的无痛性眼球突出,由于肿瘤压迫和占位元约有半数发生视力障碍,复视和视力丧失少见。海绵状血管瘤多需手术摘除,婴幼儿的毛细血管瘤多倾向激素治疗,部分病例可以消退。
症状体症
临床病史长,发展缓慢,有突眼、眼球偏位,多泪、低头时突眼加重,可伴视力减退。
1.X线平片:肿瘤较大时可见患侧眶密度增高,可有限局性眶腔扩大,但眶壁骨质无破坏。偶见浅淡钙化斑或囊状钙化影。
2.B超表现:眶内类圆形中等透声占位,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较强,可有无回声晕,压迫可有变形。
3.CT表现:眼肌圆锥内圆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占位,边缘光滑清晰,中度至明显增强。可有静脉石或钙化。大肿瘤可有眶扩大,无骨壁破坏。眶尖常保持正常。
4.MRI表现:肿瘤边界清楚,光滑,T1加权像中~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巨大肿瘤可占据眼球后间隙大部,但眶尖仍可见脂肪信号。
5.缓慢发展的无痛性眼球突出;
6.约半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7.影像检查提示眶内或眶周占位性病变。
(1)、眼球突出是眶内肿瘤常见的临床体征,但起始时并不出现此征象,因其压迫周围脂肪,使之吸收而眼位得到代偿。肿瘤大于10mm直径时出现可见的眼球突出。海绵状血管瘤多引起缓慢地渐进性眼球突出,早期缺乏症状和其他体征,患者本人多未察觉。肿瘤体积过小或发生部位较深,可无任何症状,常在查体摄头部CT时发现眶内占位而就诊。就诊时多有眼球突出,且多为一侧性,两侧性眼球突出差值超过2mm直至眼球脱出眶外。因病变多位于球后,眼球突出方向多为轴性向前。肿瘤以细小血管与体循环联系且有包膜,因而眼球突出度不受体位影响,此点与毛细血管瘤和静脉血管瘤不同,后两种肿瘤低头时体积增大眼球突出度增加。肿瘤是位于眼球赤道部之前或眶尖部的小肿瘤,往往不引起眼球突出,前者出现眼球移位,后者早期视力减退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2)、视力改变也常见。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引起视力减退,约占全部病例的65.8%,肿瘤位于眼球之后压迫后极部,眼轴缩短,引起远视和散光;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和水肿、变性。原发于眶尖部肿瘤,压迫视神经早期即有视力减退,有时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或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由于眼球突出并不明显,视力完全丧失才来就诊者也有之。位于眶中段的肿瘤,初期视力保持正常,除非体积较大压迫视神经或眼球,晚期才发现视力减退。
(3)、眼睑和结膜改变。在眶后部海绵状血管瘤多属正常,或伴有暴露性角膜炎,充血水肿位于前部的肿瘤常引起眼睑隆起,皮肤或结膜透见紫蓝色,结膜本身多无改变。
(4)、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晚期可出现。海绵状血管瘤呈慢性扩张性增长,不浸润眼外肌,早期不影响眼球运动神经及眼外肌功能,晚期因肿瘤机械性阻碍,眼球向肿瘤方向转动受限,约40%的病例有此体征。
(5)、眼底检查有一定意义。原发于眶尖的肿瘤,早期引起视神经萎缩,肌锥内前部肿瘤压迫视神经,发生视盘水肿,约占32%。接触于眼球的肿瘤,眼底镜可发现眼底压迫征,如后极部隆起、脉络膜皱褶、视网膜水肿、放射状纹理或黄斑变性,这些征象是由于直接压迫或影响局部血循环引起的。
(6)、位于眶前部或周围间隙肿瘤,将手指探至眼球与眶壁之间可扪及肿物约占34%。中等硬度,稍具弹性或囊性感,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推动,有漂浮感。眶深部肿瘤不能扪及,以手指向后压迫眼球有弹性阻力,眶尖部的肿瘤既不能引起眶压增高,也不能扪及肿物,只有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病变。眶压与肿瘤体积、发生位置有关。
通过以上我们为大家解说的眼部血管瘤症状。如果大家能够过早的认识到这些知识的话,就可以避免血管瘤的发生,如果发现家中有以上类型的血管瘤疾病的话,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