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倾向于要求疑似菌血症患者进行血培养,然而结果显示其中只有很小比例的真阳性结果出现。不适当的血培养要求似乎既浪费又有害。
为了综述评价哪些显见的临床结果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决定了应对疑似菌血症患者进行血培养及其精确性,加拿大安大略西奈山医院AllanS.Detsky博士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对于仅表现发热或白细胞增多的疑似菌血症成人患者在未考虑实施预检查时不应该进行血培养。SIRS和决策规则可能有助于鉴别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血培养。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JAMA2012年8月2日在线版。
AllanS.Detsky博士等人对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的检索(至2012年4月)共产生了35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研究人员对此进行综述以评估有免疫功能的成人菌血症患者临床变量的精确性,共统计得到4566例菌血症以及25946例阴性血培养事件。研究人员从菌血症检查结果中析取了流行率及似然率(LRs)等数据。
结果显示,菌血症预检查概率随临床语义而变化,从低(如,蜂窝组织炎:2%)至高(如,脓毒性休克:69%)分布。单一温度升高的症状不足以预测菌血症的发生(对于≥38°C的患者,[>100.3°F],LR,1.9[95%CI,1.4-2.4];≥38.5°C的患者,[>101.2°F],LR,1.4[95%CI,1.1-2.0]),体外检查白细胞增多同样如此。寒战严重程度依据顺序量表的分级(恶寒战栗,LR,4.7;95%CI,3.0-7.2)可能更具实用价值。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主要和次要标准的多变量决策规则作为菌血症的预测因子具有敏感性(但不具有特异性)(SIRS,阴性LR,0.09[95%CI,0.03-0.26];决策规则,阴性LR,0.08[95%CI,0.04-0.17])。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对于仅表现发热或白细胞增多的疑似菌血症成人患者在未考虑实施预检查时不应该进行血培养。SIRS和决策规则可能有助于鉴别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血培养。这些结论不适用于免疫功能不全患者或疑似心内膜炎患者。
菌血症是指外界的细菌经由体表的入口或是感染的入口进入血液系统后在人体血液内繁殖并随血流在全身播散,后果是很严重的。一般来说导尿管或者是体表的手术造口容易导致发生菌血症。出现菌血症的患者往往发生急性的多个器官的转移性感染,并出现各种急性感染症状一旦怀疑,应立即采血检验,一旦确诊应立即针对感染菌治疗争分夺秒,建议结合临床症状,遵临床医嘱治疗,欢迎你的咨询,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