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角膜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专家说,多数感染角膜溃疡的患者都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对角膜溃疡的预防。那么,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误诊原因分析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通过严格规范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来减少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误诊率。方法对角膜感染性疾病同时行真菌、细菌培养。结果25例角膜感染性疾病病原菌检测阳性率70%,总共占18例;细菌性感染占52%,13例;真菌性感染16%,4例;混合性细菌感染占4%,1例。其中13例细菌感染者被误诊为真菌4例,病毒性5例,蚕蚀性角膜溃疡1例,诊断不确定3例,4例真菌均被误诊为细菌性感染,1例混合性感染者被误诊为细菌感染。
实验室控制的正确取材方法可减少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误诊。感染性角膜疾病是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角膜组织后引起的病理改变。各种病原菌感染角膜后都能表现出各自典型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及其病情延迟,其临床表现可以不典型,结合严格、标准、规范的实验室检查将能减少误诊,现将我科和其它医院转来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共25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所有患眼不论临床表现,都同时给予细菌和菌培养,包括涂片染色和细菌培养,最好同时接种到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脂培养基、硫羟乙酸盐肉汤培养基,真菌还进行PAS或GMS染色,并将标本接种到真菌培养基(如:萨布罗右旋糖脂培养基)培养。结果感染性角膜疾病共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实验室检查阳性率70%,总共占18例,细菌占52%,13例;真菌占16%,4例;混合细菌4%,1例。
其中13例细菌感染者被误诊为真菌4例,病毒性5例,蚕蚀性角膜溃疡1例,诊断不确定3例,4例真菌均被误诊为细菌性感染,1例混合性感染者被误诊为细菌感染。讨论病原菌检测阳性率高低与发病时间、病程、用药史以及取材方法有关。本组病例阳性率70%和病程迁延、用药史有关。误诊可能与下例因素有关。
(1)取材不当。就角膜细菌感染而言,由于细的生长规律是细胞2分裂,感染最活跃的部位均靠近溃疡边缘,溃疡的中央部组织坏死严重不能为细菌提供足够营养成分[1]。细菌浓度相对溃疡边缘低。采集标本须同时做G染色和接种培养,最好同时接种到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硫羟乙酸盐肉汤培养基,真菌还进行PAS或GMS染色,并将标本接种到真菌培养基(如萨布罗右旋糖脂培养基)培养。真菌和细菌不同,需向病灶基质层内刮取,最好选择几个部位采集标本。分别进行涂片和接种到真菌培养基内,涂片最好在染色后再观察组织内是否存在菌丝或孢子革兰氏染色,一般2~3天真菌就生长,但有时需3周。
(2)如果患者病程长,又有用药史,有可能细菌已被消除而角膜病变主要由细菌产生的各种毒素和酶所造成组织破坏,临床上溃疡仍然存在,但细菌培养仍为阴性。
(3)角膜溃疡符合细菌感染特征,而培养阴性,患者已经抗菌治疗得到痊愈,也间接说明临床上细菌感染溃疡发生率比实验高。在没有阳性结果,频繁换药物是错误的。
(4)应同时做细菌、真菌培养,对混合感染提高认识。本文1例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病例,以细菌治疗长达1月未愈,最后检出有真菌感染。本组实验室检查仍是角膜感染诊断主要方法。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其它实验室检查诊断、刮片、活检、共焦生物显微镜、Confoscan厌氧菌培养分离鉴定、PCR技术等应用,误诊率会大为下降,但正确的取材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以上就是关于角膜溃疡一系列的内容的介绍,希望以上角膜溃疡的做出的相关内容描述对您能有所帮助,同时多多注意角膜溃疡平时的预防工作。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误诊原因分析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