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生,人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平时生活中要格外保护眼睛用度注意眼部卫生减少若是疾病的发生,那么,在平时要怎样进行预防弱视疾病的出现呢?
眼睛的构造十分复杂,精细,而且十分容易受到损坏,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失明,因此,保护好眼睛便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宝宝开始。
第一,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用眼卫生,让小孩的毛巾,手帕,脸盆跟大人分开使用,以免染上急性结膜炎,沙眼等传染性眼病;教育小孩不用脏手揉眼睛;不要给小孩玩弄剪刀,针等锐利坚硬的东西,以免伤及眼睛。
第二,教育小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小孩在玩玩具,看连环画或画画时不要距离太近,要保持正确姿势,且灯光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通常在小孩4岁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一旦发现情况,应及时治疗,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
第三,少年儿童正值生长育时期,应鼓励孩子多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零食,不要偏食,还应鼓励孩子们多到室外活动,参加有益的体育锻炼,注意眼睛的营养供给。
那么弱视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按照现行《眼科学》教科书的标准,8岁以下儿童的矫正视力一旦降至0.9以下,即可被诊断为弱视。4日,中华眼科学会在上海对这一涉嫌“扩大化”的诊断标准作出重大修正。专家预计,此举将为我国超过1/3的“弱视”儿童“摘帽”。
2·此前我国一直采用1987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制定的弱视诊断标准,即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即可被确诊,需接受一系列治疗。但眼科专家们在此中发现一个悖论:儿童年龄越小,弱视的发病率越高,治愈率越高;而随着年龄增大,弱视发病率越低,其治愈率也越低。
3·现行的弱视诊断标准“扩大化”,导致很多儿童被冤枉扣上了“弱视”的帽子。
4·国内大量多中心研究还发现,儿童年龄与视力存在着密切相关性。上个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就此重新定义弱视:即3岁以下儿童为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温馨提示,当孩子们出现弱视疾病症状时,家长们不要过于紧张,心急,要正确的对待弱势疾病的发生,寻找出诱发此病的病因有哪些,积极的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配合医生选择适合孩子的治疗方式才能更好的至于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