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槟榔
槟榔,别名又叫仁频、宾门、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宾门药饯、槟榔仁、大腹子、马金南。它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槟榔是常绿乔木,生于热带地区,常栽培于阳光充足、湿度大的林间地上。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11至12月把从槟郎树采下的青果煮沸4小时,烘12小时即得榔干。3至6月采收成熟果实,晒3至4日,捶破或用刀剖开取出种子,晒干,亦有经水煮,熏烧7至10月,待干后剥去果皮,取出种子,烘干者,称为榔玉。槟榔原产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槟榔其实是重要的中药材。其性温,味苦、辛、温,归于胃经、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
二、槟榔的价值
1、营养价值
槟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槟榔原果的主要成分为31.1%的酚类、18.7%的多糖、14.0%的脂肪、10.8%的粗纤维、9.9%的水分、3.0%的灰分和0.5%的生物碱。槟榔还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11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槟榔种子含总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并含有少量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及高槟榔碱等,均与鞣酸集合存在。还有鞣质、脂肪、甘露醇、半乳糖、蔗糖、儿茶精、表二茶精、无色花青素、槟榔红色素、皂苷及多种原矢车菊素的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所含脂肪酸的组成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酸0.3%、十四碳烯酸7.2%,又含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占15%以上。
2、药用价值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曾被用来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绕虫、姜片虫等寄生虫感染。
槟榔可生丹津,吃后面红耳赤目眩,如醉酒一样。
槟榔可以促消化、治病、美容。吃槟榔主要影响中枢和自律神经,在中枢方面,记录吃槟榔时,脑波的变化和反应动作的速度,实验结果发现,吃槟榔可以提高警度,反应动作会更灵敏,同时也会较平静;吃槟榔会增加心跳,但血压上升则相当轻微。
三、槟榔的用途
因槟榔的药用价值广泛,所以它的主要用途如下:
1、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本品驱虫谱广,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泻下作用驱除虫体为其优点。用治绦虫证疗效最佳,可单用(《千金方》),亦可与木香同用,如圣功散(《证治准绳》),现代多与南瓜子同用,其杀绦虫疗效更佳;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可治蛔虫病、蛲虫病;与乌梅、甘草配伍,可治姜片虫病。
2.治疗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本品辛散苦泄,入胃肠经,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证,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与木香、黄连、芍药等同用,可治湿热泻痢,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治疗水肿,脚气肿痛
本品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治疗水肿实证,二便不利,如疏凿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与木瓜、吴茱萸、陈皮等配伍,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如鸡鸣散(《证治准绳》)。
4.治疗疟疾
本品截疟,常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伤寒保命集》)。
四、槟榔的危害
虽然槟榔有很多的作用,也有很多好处,但是槟榔存在的危害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嚼食槟榔,除了因为时常咀嚼使牙齿变黑、动摇、磨损及牙龈退缩,而形成牙周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还会导致口腔癌。并经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嚼食槟榔与口腔癌有密切关系。从国内医疗院所数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口腔癌之患者中约有88%有咀嚼槟榔的习惯。如果嚼槟榔合并吸烟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槟榔、吸烟又合并喝酒,则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槟榔有一定的成瘾性。食用过量会产生中毒症状,轻则兴奋、眼神呆滞、全身发抖、走路不稳、行为怪异或粗暴;重则导致急性精神病,包括听幻、自我膨胀、被迫狂想、谵妄乱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