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洞庭虫草-芦笋
“寒山冰雪三九风,伏于深处扎新根。*云雨第一雷,便是芦笋破土声。”春天的沅江边上,芦笋悄悄地从广袤的大地上探出脑袋,它们在春风中颔首微笑,在春雨里娇羞藏匿,等待着姑娘们用纤纤细手,轻轻柔柔的采摘。
采下的芦笋需要先剥出笋芯,刚剥出来的笋芯嫩的可以掐出水来,散发着一股自然的清香。煮沸焯水之后,芦笋的苦涩被去掉,吃起来便只剩下满口的鲜香。鲜嫩的芦笋颜色十分讨喜,暖色的鹅黄交融着淡淡的乳白,翻炒时,就像一只只蝴蝶在锅里起舞。配上红色的辣椒,芦笋的清甜配上辣椒的香气,直叫人口水直流。出锅前,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儿,任谁都忍不住想要赶紧夹上一筷子。
沅江芦笋贵在天生,苗粗壁厚,清香脆嫩、润滑柔软、鲜美爽口,在洞庭人家当中,有许多种芦笋的吃法,凉拌、清炒、炖煮、下火锅、做熟食皆可,亦可与鱼、肉、鸡、蛋配制成菜。不论何种制作,芦笋均清香爽口,味道独特。
“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笔下,芦笋炖鲥鱼是一道不折不扣的美味佳肴。
在2014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展览会上,“沅江芦笋”精彩亮相,鲜笋、腌笋、熟食、饼干、面条、饮料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众人目光,“沅江芦笋”热悄然兴起。
二、生长习性
1、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高寒地带,气温-33℃,冻土层厚度达1米时,仍可安全越冬,产量虽低,但质量较好。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
休眠期极耐低温。春季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嫩茎开始伸长;15~17℃最适于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细弱,鳞片开散,组织老化;30℃嫩芽伸长最快;35~37℃植株生长受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
芦笋每年萌生新茎2~3次或更多。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茎供食用,其生长依靠根中前一年贮藏的养分供应。嫩茎的生长与产量的形成,与前一年成茎数和枝叶的繁茂程度成正相关。随植株年龄增长,发生的嫩茎数和产量逐年增多。随着根状茎不断发枝,株丛发育趋向衰败,地上茎日益细小,嫩茎产量和质量也逐渐下降。一般定植后的4~10年为盛产期。
2、土壤
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为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为适宜。
3、水分
芦笋蒸腾量小,根系发达,比较耐旱。但在采笋期过于干旱,必然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芦笋极不耐涝,积水会导致根腐而死亡。故栽植地块应高燥,雨季注意排水。
三、繁殖法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1、分株繁殖
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2、种子繁殖
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
3、直播栽培
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有出苗率低,用种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土地利用不经济,成本高,根株分布浅,植株容易倒伏,经济寿命不长的缺点。因此,除土地多,气候温暖,芦笋生育期长的地方采用外,通常不大应用。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
四、食用价值
据史料记载,沅江芦笋的食用,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自宋代起,不少文人墨客更留下了关于美味芦笋的美词佳句。
苏东坡观察刚出土的芦笋,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描述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王安石从食用芦笋中了解了芦笋的营养价值,有诗云“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而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笔下:“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认为芦笋炖鲥鱼是不折不扣的美味。
尽管现代中国各种美食竞显风流,沅江芦笋仍是洞庭人家一道不可替代的佳肴。洞庭人将芦笋凉拌、清炒、炖煮、下火锅、做熟食,或与鱼、肉、鸡、蛋配制成菜。芦笋清香脆嫩、润滑鲜美,只一口,就叫你能领略到洞庭湿地的别样风味。“沅江芦笋天然野生,无需人工栽培。不仅风味独特,更重要的是绿色健康,营养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