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鞘膜积液症状
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以一侧多见,阴囊内有囊性肿块,呈慢性无痛性逐渐增大。少量积液可无症状;当积液量逐渐增多,患侧阴囊可有下坠感、牵拉感或胀痛。若积液巨大,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性生活和行走。
鞘膜积液查体时,类型不同,表现各异:
1.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腔内有较多积液,呈卵圆形或球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无压痛,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透光试验阳性。
2.精索鞘膜积液
囊性积液位于阴囊内睾丸上方或腹股沟内,呈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光滑,随精索移动,透光试验阳性,下方可触及睾丸与附睾。
3.混合型鞘膜积液
睾丸与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互不交通,可并发腹股沟疝或睾丸未降等。
4.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
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精索处未闭合,与睾丸鞘膜腔相通,外观多呈梨形,位于阴囊内,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外环口因受压扩大,但与腹腔不相通。
5.交通性鞘膜积液
积液量与体位有关,平卧位积液量减少或消失,站立位时增多,可触及睾丸和附睾,透光试验阳性。若鞘状突与腹腔的通道较大,场管或大网膜可进入鞘膜突出现腹股沟斜疝。
二、鞘膜积液的病因
1、如果睾丸,附睾、鞘膜、精索等部位发生癌变并侵入鞘膜,导致分泌、渗出增多或阻塞淋巴系统而出现睾丸鞘膜积液。
2、阴囊外伤史,腹部、腹股沟区,阴囊内的外科手术操作也有可能刺激精索和损伤淋巴管而引起睾丸鞘膜积液。
3、感染,常为结核杆菌、lb双球菌及各种非特异性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侵入所引起的急慢性附睾炎、睾丸炎、精索炎、鞘膜炎等。腮腺炎病毒感染也可引起。
4、感染因素,例如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及各种非特异性细菌侵入很容易引起急慢性附睾炎、睾丸炎等。在炎热的夏季炎症不及时治疗也可损害鞘膜、精索、阴囊的淋巴回流而导致睾丸鞘膜积液。
5、临床上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也容易出现睾丸鞘膜积液的病症,另外,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精索静脉曲张等阴囊良性疾病也可诱发睾丸鞘膜积液。
6、全身性疾病,如心脏、肾脏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等造成水、钠潴留、循环淤滞、淋巴回流受阻等也可发生鞘膜积液,多伴有全身组织水肿或腹水。
三、鞘膜积液的中医保健
艾灸疗法
取艾条灸三阴交穴,每次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敷贴疗法
母丁香40克,研成极细粉。将肚脐及其周围洗净擦干,在脐眼神阙穴放入药粉2克高出皮肤2毫米,以纱布固定。隔2日换药1次,20日为1个疗程。
加味四苓汤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各10克.肉桂5克,荔枝核15克,橘核、川楝子,吴萸、茴香各5克,草薢15克,海藻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理气,温阳利水。
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属寒滞肝脉,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下注阴囊而成者。
用法:口服,每日l剂。
扁蓄薏苡仁煎
组成:扁蓄草、生薏苡仁各3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利湿.行水消肿。
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属脾虚湿热型。症见阴囊肿胀,甚者囊大如斗,皮色光亮,触之不痛或稍有疼痛,舌质正常、苔微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透光试验阳性。
用法:口服,每日l剂。
四、鞘膜积液的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诊断鞘膜积液通常不困难,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腹股沟斜疝
阴囊内或腹股沟可触及肿物,有时可见肠型、闻及肠鸣音,在卧位时肿物可回纳(除非发生嵌顿),咳嗽时内环处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2.睾丸肿瘤
阴囊内实性肿块,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掂量时如秤砣,透光试验阴性。
3.精液囊肿
位于睾丸上方,附睾头部,多成圆形,体积较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可清楚摸到睾丸,诊断性穿刺可抽出乳白色液体,内含死精子。
4.鞘膜积糜
阴囊穿刺可抽到液体,通常液体为淡黄色,如因丝虫病引起,积液可能为乳白色乳糜。
5.鞘膜积血
如果由外伤或出血性疾病所致的鞘膜积液,液体带血性,或全是血液,透光试验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