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疾病的概述和症状

导读:适当体力活动:超过20岁的成人每周中度活动应不少于150分钟,或每周适当强度的活动不少于75分钟,或两者都有。

一、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

1.控制胆固醇:超过20岁的成人,没有经过治疗前总胆固醇值应小于5.2毫摩尔/升。

2.控制血压:超过20岁的成人未经过治疗前应小于120/80毫米汞柱。

3.控制血糖:超过12岁的青少年及成人,空腹血浆血糖应小于5.6毫摩尔/升。

4.不吸烟:大于20岁的成人,从未吸烟或已戒烟超过12个月。年龄在12~19岁的青少年从未试过吸烟或从未吸过一整支烟。

5.控制体重:超过20岁的成人的体重系数(BMI)应小于25。

6.适当体力活动:超过20岁的成人每周中度活动应不少于150分钟,或每周适当强度的活动不少于75分钟,或两者都有。

7.合理饮食:12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的饮食应该有4~5种成分。

【小贴士】:高危人群可服阿司匹林预防

除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外,对于一些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必要的药物预防不可少。在药物预防中,可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药物。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坚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5年以上可降低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尤其对于高血脂症和糖尿病人群效果更明显。专家建议,每天在三餐前或睡前空腹服用累计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有效地预防多数心脑血管病。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必须长期服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6.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7.其他

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三、心血管疾病的概述和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临床表现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2.脑血管疾病

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四、心血管疾病的饮食要求

早吃1碗燕麦粥。

中餐吃1/2碗豆类:豆类是安全有效的降血脂及胆固醇的食物,但肾功能损害者不宜食用。

晚餐吃3瓣大蒜: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蒜氨酸,可直接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从而达到降胆固醇的功效。每日服用900毫克的无味蒜头胶囊和吃大蒜的效果是一样的。

每天吃1/2个洋葱。

每天吃酪梨或苹果1个:酪梨中所含的脂肪是单一不饱和脂肪酸,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具有降胆固醇的功效。

每周吃2次清蒸鲑鱼:鲑鱼中所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的量非常高,鲑鱼最健康的吃法是清蒸。

每星期喝1碗汤:将晒干的姜磨成粉后冲热水喝下,姜中的成分生姜醇及姜烯酚,可使高血脂病患血中三酸甘油酯的浓度下降。

将橄榄油作为食用油: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最佳的保护作用,选择用冷压方式萃取出的橄榄油油质最佳。

*会增加体内的胆固醇,因此,应注意尽量少喝咖啡、茶,并禁服含有*的药物。在烹调动物性食品中,绝对避免油炸,较适宜的方法是蒸和烤。

橘子汁可以增加好胆固醇,一天喝3杯橘子汁,一个月后,好胆固醇提高21%;同时,高半胱氨酸水平下降,这意味着得心脏病的可能性下降。

同时,小编还要告诉你患有心血管疾病就不能少了蔬菜哦。

蔬菜对心血管的作用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钾。钾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必需元素之一,对调节心脏活动、维持正常血压有着重要作用。食物中的钾可以防止原发性高血压人的血管壁机械性损伤,拈抗钠的增压作用,对预防高血压、卒中有一定意义。含钾较多的蔬菜有豆类蔬菜、马铃薯等。豌豆、毛豆、青豆中含量尤为丰富。蔬菜中的碱性物质可中和由谷物、蛋类食品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更好地维持血液、体液的酸碱平衡及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所需的钙,除了来源于奶制品、水产品(虾皮含钙最丰富)外,蔬菜(特别是豆类蔬菜)也是膳食中钙的主要来源。钙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是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物质外(包括预防骨质疏松作用),还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内只有钙、镁、钾和钠等离子保持一定比例,组织才能表现出适当的感应性。心脏的正常搏动,肌肉、神经的兴奋传导,都必须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存在才能得以正常进行。最近的研究证明,钙对维持血压正常也起着重要作用。美国的一些实验资料表明,让一些轻度和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人,每日补充1000毫克的钙,经2个月的观察,有50%的病人血压明显下降。钙在血细胞凝集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组织损伤后,离子化的钙刺激血小板,使其释放出凝血致活酶,促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使凝血因子聚合为纤维蛋白,即形成血细胞凝集块而起到止血作用。

健康合理的饮食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以上的帮助哦。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