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
1、川芎15g,桂枝、白芍、大枣、生姜、蝉蜕、炙甘草各10g,肉桂6g,蜈蚣1条,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扶正祛邪,调和气血。主治全身性皮肤瘙痒症,风寒症。
2、熟地黄、露蜂房、丹参、地肤子、苦参各100g,蝉衣、乌梢蛇各50g。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120目筛后备用。用时,每服药末4g,每日3次。1周为1个疗程。直至痊愈止。主治皮肤瘙痒症。
3、槐花、茜草、丹皮、紫草各20g,银花、蚤休、白鲜皮各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3次,前2煎分2次服,第3煎待温后外洗。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瘀透疹。主治全身性皮肤瘙痒症,风热症。
4、木香10g,炒枣仁20g,陈皮、大腹皮、地肤子、带皮苓、苦参、白鲜皮、防风、荆芥各9g,浮萍6g。每日1剂,水煎服。行气安神,散风利湿。用治各种顽固性皮肤瘙痒症。
5、制首乌、生龙骨、生牡蛎各20g,龙眼肉、茯神、炒枣仁、当归、秦艽各10g,蝉蜕、胡麻仁各8g,大枣4枚,炙甘草5g。水煎,每日1剂,2次服。主治皮肤瘙痒症。
二、导致皮肤瘙痒的原因有哪些
1、真菌或细菌感染:
这是皮肤瘙痒最多、最直接的发生原因。
2、过敏反应:
因食物、药物、虫毒或其他物质过敏,如花粉过敏或接触过敏原,多发于过敏体质者。
3、胆酸浓度过高:
胆酸在血中的浓度增高时,会沉积于皮肤,导致严重的皮肤瘙痒。因此,当皮肤发痒又发黄时,应到医院检查一下肝和胆,看是否患有胆结石。血中钙、磷过高血中的钙、磷浓度过高也会出现皮肤发痒。如果此时皮肤较干燥,并同时伴尿频、尿急、腰痛,甚至小便如水样,或尿少等情况,就要想到肾脏病的可能。慢性肾炎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
4、内分泌紊乱: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由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温度增高,导致皮肤发痒,尤其睡觉后瘙痒更剧。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身体防御病菌的能力降低,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也会导致皮肤瘙痒。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大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发生阵发性瘙痒;脑瘤患者当病变浸润到脑室底部时,也常引起剧烈而持久的瘙痒,且这种瘙痒仅限于鼻孔部位。
三、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因风寒或暑热而致者,应调适寒温,避免暑热及寒冷刺激;如对食物诱发者,当忌油腻酒酪、鱼虾海味等。
2、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避免羽绒、尼龙及毛织品衣服贴身穿戴。
3、阴痒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切忌搔抓不洁。不滥用强刺激的外涂药物。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患于未然。平时情绪逸怡,忌忧思恼怒,精神力求欣悦。
4、治疗皮肤瘙痒常用西药抗组胺药(敏迪、开瑞坦)钙剂(普通钙片,必要给予针剂)及激素(含地塞米松类的)等。由于这些药物禁忌多,常引起嗜睡、乏力及其他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慢性病人很难坚持治疗。
5、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皮肤瘙痒治疗比较困难,不易根治。
四、皮肤瘙痒的日常保健
1、科学洗澡:
中老年人的皮肤因为生理性退化的缘故,皮肤表面缺乏足够的皮脂保护,皮肤干燥缺水,过勤洗澡会带走原本就不多的皮脂保护层,使皮肤愈显干燥,如果洗澡水过热、用碱性大的肥皂或用力搓澡,无疑会加重皮肤干燥瘙痒的状态。
2、增强润肤:
除了浴后必要的润肤外,平时应根据自己皮肤干燥的程度,每天在容易瘙痒的部位涂抹1~2次含止痒成分的润肤剂以保持皮肤的滋润度。
3、别暖保湿:
老人冬季着衣冷暖要适度,既不能凉着了,也不宜热得冒汗。穿着过于厚重会导致体内汗液蒸发过多而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皮肤的干燥又会加重瘙痒的发生。
4、小心穿着:
穿着上内衣最好选择天然织物,如纯棉、蚕丝、棉麻、棉丝、丝麻等制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新买回来的内衣,特别是经过防缩处理的内衣,一定要先洗涤以后再穿,从而避免可能残存的有害物质对皮肤的伤害,出现瘙痒等症状。
5、注意饮食:
平时更要注意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份,增加皮肤的水份供给。注意营养均衡,饮食要清淡,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及牛奶豆浆之类的水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也可常吃芝麻油、黄豆、花生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