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子宫内膜厚的因素
内分泌因素(40%):
在肥胖妇女,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经脂肪组织内芳香化酶作用而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越高,因而造成持续性雌激素的影响。
原发疾病因素(15%):
复杂增生的病因与单纯增生大致相似,但由于病灶呈局灶性,可能还与组织中激素受体的分布有关。少数复杂增生可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从而影响预后。病变的子宫内膜可以增厚或很薄,也可以呈息肉状。与单纯增生不同的是,病变为腺体成分的局灶性增生而不累及间质。刮宫物量可多可少,常混有正常、萎缩或其他类型增生的子宫内膜。
继发疾病因素(15%):
内分泌功能性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内分泌功能性肿瘤的占7.5%.垂体腺的促性腺功能不正常,卵巢颗粒细胞瘤也是持续性分泌雌激素的肿瘤。
机体因素(10%):
病变的子宫稍大,内膜明显增厚,有时呈弥漫息肉状。刮宫物量较大,可混有红色光滑的息肉状组织。镜下病变呈弥漫性,累及内膜的功能层与基底层,由于间质与腺体同时增生而不表现出腺体拥挤。腺体大小不一,轮廓较平滑。腺上皮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的晚增殖期相似,不具有异型性。
二、子宫内膜厚的临床症状
增生期
增生早期,宫内膜呈一薄回声线,厚约4-6mm。增生中期,子宫内膜逐渐显示三条强回声线,其间低回声区为两层功能内膜,内膜厚度约8-10mm。增生晚期,三线二区更加清晰可见,内膜厚度加宽,约9-10mm。
分泌期
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称核下空泡,为分泌早期的组织学特征。
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人腺腔称顶浆分泌。此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
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期。子宫内膜增厚呈海绵状。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官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分泌晚期时,子宫内膜的厚度约为5~6mm。
月经期
月经周期第1-4日。此时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内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引起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内膜血流减少。受损缺血的坏死组织面积逐渐扩大。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破裂导致内膜底部血肿形成,促使组织坏死剥脱。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子宫内膜厚度可以达到8-10mm。
月经的周期主要靠卵巢的激素来调节,如果卵巢激素紊乱,也必将引起月经的紊乱,子宫内膜也有相应的形态改变。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变化,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闭经和“功血”。需要及时到专科医院治疗。
三、子宫内膜厚的检查
病理形态的诊断:
1、年龄鉴别:内膜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40岁者非常少见。所以对于年轻的女性,特别是切盼生育的妇女,如果刮宫材料不能肯定见到间质浸润的特点,虽有腺体明显增生及细胞异型性,仍不倾向于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
2、药物治疗的反应: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有助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内膜腺癌的鉴别诊断。前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敏感,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其内膜即有明显逆转,而且用药剂量也可偏小。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所用孕激素剂量须要增加并且须不间断的连续应用3~6个月。停药后,虽然可能复发,但多数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缓解后才会复发。而内膜腺癌患者一般对药物治疗反应慢,并需要更大剂量才能使内膜有转化反应。一旦停药亦有很快复发的特点。所以药物治疗的反应可作鉴别诊断的参考。
检查项目:
1、宫腔镜检
利用宫腔镜观察宫内膜的外观看到内膜情况,且可在直视下进行刮宫术或负压吸引。
2、血清激素测定
B超检查或腹腔镜检查,以了解有无多囊卵巢。
3、X线或CT检查
垂体蝶鞍及眼底视野的检查,以便除外脑垂体瘤。
4、基础体温测定
可以了解有无排卵/根据体温上升的弧度以及上升后维持时间的长短了解黄体的功能是否健全。
四、子宫内膜厚的预防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快,不宜吃生冷辣的食物,多饮开水,可有效的预防子宫内膜增生。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放松心态,避免精神的长期紧张。规律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忌烟酒;
2、避免多度劳累,每天工作最好不要超过10个小时;
3、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尤其下身要少受凉,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月经期间,女性不要久坐冰冷的凳子。注意脚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过早暴露双腿、过早穿短裙,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以防寒从脚下生。
4、不宜吃生冷、辛辣、油炸油腻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气血虚者平时必须增加营养,可多吃鸡、牛羊肉。
5、注意月经情况:如果出现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