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因素会导致脱肛
1、解剖因素
骶尾部提升儿童,直肠是垂直的,腹内压,直肠脱垂是缺乏支持。直肠前陷凹腹膜反折低,腹腔内的压力和直肠前壁肠袢压迫到直肠脱垂壶腹引起。老年人肌肉放松,分娩或分娩会阴部撕裂也可引起直肠脱垂的发生。
2、腹内压增高
长期便秘、腹泻、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难等引起腹内压增高,可导致直肠脱垂。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直肠脱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患,两者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神经系统病变时,控制及调节排便的功能发生障碍,直肠慢性扩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减弱,从而产生便秘和控制排便能力下降。排便时异常用力,使肛提肌及盆底组织功能减弱,也是直肠脱垂的常见原因。
3、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小儿,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4、局部组织解剖因素
①骶骨弯曲未形成,婴幼儿骶骨弯曲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在一个垂直的位置在一条直线的直肠,肛管,腹腔内的压力增加,直肠没有骶骨的支持,压力直接对肛管,容易滑下来。
②周围肌肉支持力弱,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
③黏膜松弛,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黏膜易自肌层滑脱。
5、促成因素
任何情况使腹内压长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肠脱垂。如经常便秘、腹泻、百日咳、包茎及膀胱结石、长期慢性咳嗽等疾患,常是脱肛的诱因。有些疾病如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或损伤包括意外和手术损伤造成括约肌及直肠周围肌肉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者,直肠失去支持,腹压增高即可发生直肠脱垂。
6、其他
手术创伤,引起腰骶神经麻痹,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引起直肠黏膜脱垂。
二、脱肛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一、早期
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
二、晚期
脱肛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三、嵌顿
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旦嵌顿发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黏膜皱襞消失。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绞窄和坏死。在临床上,脱肛按脱垂程度轻重分成三度:一度为直肠黏膜脱出,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三度为直肠及乙状结肠脱出。
三、脱肛的最好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便秘加熟军。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2、保守疗法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脱肛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并且大多数用于严重脱肛患者。那有哪些手术方法治疗脱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线状烙法
(2)纵切横缝术
适用于Ⅰ度和Ⅱ度脱垂。
(3)粘膜切除缝合术
适用于肛管脱垂和直肠下部脱垂。
(4)肛管直肠缩窄术
适用于老年人和全身情况不好的不能做大手术的病人。
(5)直肠前方悬吊固定术
该方法是目前国外修复直肠脱垂的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6)瘢痕支持固定术
该方法适用于Ⅰ度以及Ⅱ度脱肛的患者,并且患者伴有肛门松弛。而如果患者如果肠炎、痢疾以及肛门直肠急性炎症的话则不适宜该方法。
(7)肛门紧缩术
适用于直肠脱垂并发肛门松弛和肛门失禁者,但对肛门直肠急性炎症、肠炎和腹泻等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8)注射法
注射疗法主要是将药物注射于直肠粘膜下层,造成瘢痕,使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或注射到直肠周围,便宜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不再下脱。
四、治疗脱肛的食疗方
1、何首乌煲鸡
何首乌30克,雌鸡1只(约500克)。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以白纱布两、三层包何首乌末,纳鸡腹内,加清水适量,放入锅内,煲至鸡肉离骨,取出首乌末,加盐、油、姜、酒调味,饮汤食鸡肉。一日内分2次服完。
2、鲫鱼黄芪汤
鲫鱼150—200克,黄芪15—20克,枳壳9克(炒)。将鲫鱼去鳃、鳞、内脏,先煎黄芪、枳壳,30分钟后下鲫鱼,鱼熟后取汤饮之,可少加生姜、盐以调味。
3、田螺炖猪肉
用田螺肉120克、猪肉120克。将洗干净的田螺肉、猪肉入锅共炖。每日1剂,分4次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