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友病的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出血:由于皮下组织,齿龈,舌,口腔粘膜等部位易于受伤,故为出血多发部位,幼儿多见于额部碰撞后出血,但皮肤,粘膜出血并非是本病的特点。
2、关节积血:是血友病A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发生在创伤/行走过久/运动之后引起滑膜出血,多见于膝关节,其次为踝,髋,肘,肩,腕关节等处。
3、肌肉出血和血肿:在重型血友病A常有发生,多在创伤,肌肉活动过久后发生,多见于用力的肌群。
4、血尿:重型血友病A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多无疼痛感,亦无外伤史,但若有输尿管血块形成则有肾绞痛的症状。
5、假肿瘤:囊肿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多见于大腿,骨盆,小腿,足,手臂与手,也有时发生于眼。
6、创伤或外科手术后出血:各种不同程度的创伤,小手术都可以引起持久而缓慢的渗血或出血。
7、其他部位的出血: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或腹痛,多数患者存在原发病灶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咯血多与肺结核,支扩等原发病灶有关;鼻衄,舌下血肿通常是血友病A患者口腔内损伤所致;舌下血肿可致舌移位,若血肿向颈部发展,常致呼吸困难;颅内出血常是血友病患者的死因。
二、感染血友病的原因有哪些
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因子Ⅷ缺乏,为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数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传递者,约30%无家族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因子Ⅸ缺乏的遗传方式与血友病甲相同,但女性传递者中,因子Ⅸ水平较低,有出血倾向,因子X1缺乏,均导致血液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变为纤维蛋白而易发生出血。
三、血友病常见的治疗方法
1、预防出血:
自幼养成安静生活习惯,以减少和避免外伤出血,尽可能避免肌内注射,如因患外科疾病需作手术治疗,应注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
2、局部止血:
对表面创伤、鼻或口腔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或用纤维蛋白泡沫、明胶海绵蘸组织凝血活酶或凝血酶敷于伤口处。早期关节出血者,宜卧床休息,并用夹板固定肢体,放于功能位置;亦可用局部冷敷,并用弹力绷带缠扎。关节出血停止、肿痛消失时,可作适当体疗,以防止关节畸形,严重关节畸形可用手术矫形治疗。
3、其他疗法: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减少出血,加速血肿吸收。减轻关节肌肉出血所致的局部炎症反应有一定效果。多用于关节腔、肌肉、腹腔、咽喉部出血及血尿等。剂量为泼尼松30-40mg/d,疗程不超过10天。
(2)1-去氨基-δD-精氨酸加压素:仅用于轻型血友病A,剂量为0.3~0.5μg/kg,以3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在20分钟内静滴,12h后重复注射1次,每一疗程注射2~5次。绝大多数患者在首次注射后,短时间内Ⅷ:C可升高2~6倍。也可经鼻喷雾吸入,每次3~5μg/kg,每日2次,其疗效较静滴为差。
四、血友病真的会遗传吗
血友病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由于患者血液中缺少某种凝血物质,患者血管破裂后,血液很难凝固,因而导致血流难止。这种出血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皮肤粘膜出血,肌肉出血和血肿,关节出血和血尿等最常见。其中关节出血和肌肉血肿为要本病的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在儿童期即可发病,常见皮肤瘀青,鼻出血或牙龈出血,有些血友病儿童是在换牙或拔牙时出血不止后才检查诊断的。有些轻型患者在手术后因长时间出血而进一步检查发现患有本病的。体表伤口引起的出血通常不严重,内出血则严重的多。关节出血在血友病患者中很常见,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血液淤积到关节腔后,会使关节活动受限,使其功能暂时丧失,淤积的血液需要数周才能逐渐被吸收,反复的关节出血可导致滑膜炎和关节炎,造成关节畸形。因此,很多血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所以,如果存在血友病基因,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