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1、无论是新鲜的艾草还是干艾草用水煮沸洗澡有祛湿排毒的功效,对于各种皮肤瘙痒有意想不到的治疗作用。
2、端午节人们弄几支艾草插在门上面或者门旁的缝子里,一说为纪念爱国诗人,实际上艾草的气味可以祛除各种害虫,有的是极其微小的虫。
3、有人用干艾熏蒸疼痛处或者身体的生疮处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医用艾疚,就是用干艾治成的艾柱点燃后对准穴位,用艾火熏烤,成为理想的副作用很小的治疗方法。例如,泌尿系统的疾病就可以通过熏蒸人体涌泉穴的办法治疗。干艾的熏蒸有很多种办法,做成圆柱形的艾柱是其中一种,也可以把一把干艾直接放在患处的下放点燃熏蒸。
4、新鲜艾草可以切碎和面一道做成窝头或者叫做清明团子,清新可口,南方一带清明前后做的清明果含有艾草物质,深受人民的喜爱。但是使用艾草不宜过多,以防其中的有毒成分过量。不管是新鲜艾草和干艾草煮沸后的茶水是可以适量食用的,有排毒通气的作用。
二、艾草的药用价值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1、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2、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3、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草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4、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草(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5、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草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6、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草煎服。(《圣惠方》)
7、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草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治妇人白带淋沥:艾草(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六两,白肃、苍术各三两(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二两,砂仁一两。共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9、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草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10、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三、艾草的食用方法
艾草饼
将艾草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草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草香,并有少许的艾草苦味,吃后齿颊留香。有美容养颜的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的理想点心,并对感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母鸡艾草汤
老母鸡1只,艾草15g。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草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女子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艾草阿胶粥
阿胶20g,干艾草10g,红糖1大匙。干艾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月经期间经量过多时服用。每日2次适合。
艾草饺子
艾草300g,切碎;葱、豆芽、豆腐适量切碎。将以上材料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姜艾鸡蛋
生姜15g,艾草10g,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用于女子月经过多。
四、艾草泡脚的功效和方法
艾草泡脚有什么功效
1、去虚火和寒火
人体中患有口腔溃疡、口腔炎、中耳炎、咽喉肿痛等情况,这些都是由于体内虚火旺盛或者寒火旺盛导致的。只要将艾草和水一起熬煮之后,将药液泡脚一会,等全身出微汗就可以了。然后喝一些温开水,连续泡脚两三天,并且少吃一些寒凉食物,注意休息,那么这些疾病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2、可以驱寒
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况且艾草能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经络通畅的人,气血就会跟着畅通,而气血健康的人,体内寒气自然也就无处可待。对于艾草的驱寒作用,这里建议大家可以采用艾条熏灸的方法,效果会更加明显。
3、除脚气、脚癣
艾草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以及加强抵抗力等功能。针对性的使用,长期坚持可以去除脚气以及脚癣。
艾草泡脚的方法
将一把艾草放入干净的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继续熬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取出。等水自然放凉到可以泡脚的时候就可以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加入其它材料一起泡脚。泡脚的时候一定不能泡到全身大汗,而是应该在微汗的时候就停止。
1、艾草加花椒可以除脚汗、脚臭、脚气、湿疹。
2、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
3、艾草加姜片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4、艾草加盐可治上焦有火,经常眼火、牙痛、咽喉痛、气躁心烦、上火下寒、脚腿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