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敏性紫癜肾炎是怎么回事
过敏性紫癜肾炎系指过敏性紫癜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肾损害。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肾脏受累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部分重症患者可引起肾功能受损。肾脏受累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数天至数周内。
病因
其病因可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某些药物、食物等过敏,或为植物花粉、虫咬等引起。
1.感染
部分病例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1)病毒EB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等。
(2)细菌沙门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3)寄生虫阿米巴原虫、蛔虫等。
2.药物
抗生素、磺胺类、卡托普利等。
3.食物
海类食品如虾、蟹等。
4.其他
植物花粉、虫卵、动物羽毛、油漆等。
分型与分级
1.依据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六型:
(1)孤立性血尿或孤立性蛋白尿;
(2)血尿和蛋白尿;
(3)急性肾炎型;
(4)肾病综合征型;
(5)急进性肾炎型;
(6)慢性肾炎型。
2.依据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理改变,按国际儿童肾病学会标准可分为以下六级:
(1)Ⅰ级轻微病变;
(2)Ⅱ级单纯性系膜增生;
(3)Ⅲ级系膜增生伴50%以下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和(或)节段损害;
(4)Ⅳ级系膜增生伴50%~75%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和(或)节段损害;
(5)Ⅴ级系膜增生伴75%肾小球以上新月体形成和(或)节段损害;
(6)Ⅵ“假性”膜增生性肾炎。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症状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症状是什么呢?相信每一个人都想要知道一种疾病的症状。毕竟知道症状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不是吗?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症状吧。
1.肾外表现
半数病者于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几乎所有病例都有特征性的对称性出血性皮疹,开始时为荨麻疹样,随后变为高出于皮肤的斑点状紫癜,较常见于下肢伸侧和臀部,皮疹可于几个月内反复出现。
有60%的病人有腹痛、便血;约30%病人有关节痛,特别是膝和踝关节。有些病例损害的先于皮疹。成人胃肠道症状等全身性表现可不明显。
1)皮疹
为本病首发和主要临床表现,皮疹发生在四肢远端、臀部及下腹部,多对称性分布,稍高于皮肤表面,可有痒感。从紫癜到肾脏损害间隔时间常在2周内。
2)关节痛
常见症状,特点为多发性、非游走性,多发于踝关节。
3)胃肠道症状
常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常见部位为脐和下腹部。有时为阵发性肠绞痛。可有恶心、呕吐和血便。
4)其他
偶可见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受累如头痛、抽搐和行为异常等。
2.肾损害表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中大约有40%的会受到肾小球的损害,而且损害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可能是8周也可能是2年。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以下情况。
①急性肾炎综合征占约30%。
②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较少见。在几周至几个月内进展至尿毒症。
③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综合征约占本病的50%。
④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这种疾病大多数是发生在儿童的身上,成人一般只有10%的发病率。
⑤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慢性肾炎综合征。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症状的肾外表现表现是比较明显的,而对于皮肤本身就是有的症状,所以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患者最好要注意自己的治疗不要引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三、过敏性紫癜肾炎治疗
1.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免疫性炎症反应,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预防和延缓肾脏慢性纤维化病变形成。
2.一般治疗
应注意休息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水肿、大量蛋白尿者应予低盐、限水和避免摄入高蛋白食物。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清除慢性感染病灶,寻找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3.药物治疗
(1)孤立性血尿或病理I级仅对过敏性紫癜进行相应治疗。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建议至少随访3~5年。
(2)孤立性蛋白尿、血尿和蛋白尿或病理Ⅱa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有降蛋白尿的作用,如雷公藤多甙。但应注意其副作用。
(3)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或病理Ⅱb、Ⅲa级用雷公藤多甙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联合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治疗。
(4)肾病综合征或病理Ⅲb、Ⅳ级临床症状及病理损伤均较重,现多倾向于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疗效最为肯定的是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若临床症状较重、病理呈弥漫性病变或伴有新月体形成者,可选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5)急进性肾炎或病理Ⅳ、Ⅴ级症状严重、病情进展较快,多采用三至四联疗法,常用方案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个疗程后,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肝素+双嘧达莫治疗。
4.血浆置换
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肾活检显示有大量新月体形成(>50%)的过敏性紫癜肾炎,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如血浆置换。可减轻肾损害,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速度。
四、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一、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舌象、脉象可分为不同证型而施治
1.热毒伤里,瘀血阻络型
儿童常表现为皮肤斑疹色红,腹痛不舒,关节疼痛或浮肿,甚至尿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热解毒、止血通络。
方药
犀角地黄汤加减
羚羊角(先煎)6克,生地黄、赤芍、连翘、牡丹皮各10克,山栀子、水牛角(先煎)、钩藤、蒲公英各15克,甘草、地丁、赤小豆、石韦各12克,血尿著者加大、小蓟各9克,三七粉6克,藕节10克;皮肤紫癜不消而反复出现者加丹参、当归、鸡血藤各10克。
方药需要甘草12克
2.邪热下焦、湿热夹瘀型
患儿多见皮肤红疹,尿少不利,甚则赤色。面目浮肿,或病程迁延不愈,皮肤色淡、乏力,腰膝酸软。苔薄白,舌质暗或色淡,脉弦滑或细。
治则
化瘀利湿、清利下焦。
方药
热重者用五味清毒饮加减;湿重者用三仁汤加减。
常用药
金银花、野菊花、蝉衣、蒲公黄、地丁、土茯苓、紫背天葵各9克,车前草、白茅根、地肤子各15克。浮肿甚者,加冬瓜仁、葫芦瓜、通草各12克以消导胃肠积滞;血尿甚者,酌加茜草、琥珀、大小蓟、生地、紫珠草各15克,以止血化瘀通淋。头面部浮肿明显者,重用苏叶,酌加浮萍、防风各10克,助疏风消肿;若有管型尿者,加石韦15克以通淋利湿。
二、辨证施食
本病临床有虚实之分,除辨证治疗外,适当配合食疗,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食疗亦应随病之轻重虚实而施。
1.白茅根30克,竹笋500克,红萝卜50克加水煎煮饮用,能清热解毒,佐以凉血止血。
2.鲜藕节、红萝卜各300克榨汁饮用。
3.白茅根30克,冰糖少许共煮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