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发烧的致病原因
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2.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岁前后的宝宝最容易得。
4.打预防针
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
5.败血症
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
6.尿道感染
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
7.脑炎、脑膜炎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
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
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确是许多家长容易疏忽的。
9.肠胃炎合并脱水
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呕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
10.川崎症
1岁~1岁半的宝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
二、小儿发烧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流行期间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二、其他注意事项:
1)由于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须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2)有些患儿会引起抽筋,甚至高热惊厥。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3)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但当体温超过41℃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4)小婴儿可能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
三、小儿发烧的物理降温
散包法
特别适用于新生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要打开包被,松解衣服散热,同时增加喂水次数,使体温由体表散发而降温。
开窗通风
应用空气的对流作用散热,或者开空调降低室温,应避免对流风,衣服汗透后应及时更换,防止感冒受凉。
温水擦浴
适用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以上者,水温以低于体温2~3摄氏度为宜,以离心方向擦拭。在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时,应适当延长时间,以利于血管扩张散热。高热伴有寒战者禁用,以免散热时体温过度降低。寒冷季节不宜使用。
冰袋降温
常用于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者,将冰袋装入冰袋套内置于头下或前额,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冻伤患儿耳垂等薄弱部位。
冷湿敷法
将数块小毛巾浸入20~30摄氏度的冷水中取出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宜,敷于额前、腋下、颈部以及腹股沟区,可每隔2~3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持续15~30分钟。
四、小儿发烧的偏方
偏方一:
制法:水煎服,可明显减轻症状。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化痰。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偏方二:
用料:紫苏叶10g,生姜10g,陈皮12g,红糖20g。
制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寒,燥湿化痰。主治感冒发烧、咳嗽痰多。
偏方三:
用料:荆芥10g,紫苏叶10g,生姜15g,红糖20g。
制法:水煎服,一日两次。
功效:解表散风,理气宽胸。主治风寒感冒。
偏方四:
用料:金银花15g,竹叶9g,桑叶6g,甘蔗100g,白糖20g,白萝卜120g。
制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感冒发烧,咽喉疼痛。
偏方五:
用料:桑叶6g,白菊花10g,竹叶10g,荷花6g,淡豆鼓10g。
制法:水煎服。
功效:散风清热,主治风热感冒,发烧头痛。
偏方六:
功效:紫苏叶6g,荆芥10g,山楂10g,冰糖20g。
制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功效:解表散寒,主治风寒感冒,全身关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