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三甲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疖肿疮疡。
1、滇南本草》:治腰膝酸疼,疝气,筋骨拘挛,小儿脚软。
2、生草药性备要》:根同蟛蜞菊捣烂敷疮。洗烂脚。
3、本草求原》:止热咳。
4、草木便方》:除风湿,治筋骨拘挛,腰膝劳伤。散跌损瘀血。
5、类草药性》:治白带,风湿麻木。
6、天宝本草》:治偏正头风。
7、四川中药志》:涂刀伤,生肌。
8、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感冒高热骨痛,咳嗽,胸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
9、贵州草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理气,平喘,止咳。
10、西中草药》:散瘀止痛。治跌打,骨折,刀伤,疖肿疮疡。
刺三甲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刺三甲的禁忌注意
《闽东本草》:孕妇忌用。
二、皂角刺
功效:搜风,拔毒,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禁忌: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为皂荚树的棘刺,又名皂角针。性味辛温。功能有消肿排脓,祛风杀虫。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症以及皮癣、麻风等。
皂角刺始载于《图经本草》。苏颂谓皂刺与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本草纲目》将本品列于"皂荚"项下。李明珍云:"治痈肿妒乳,风历恶疮,胎衣不下。"又云:"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
1.消肿排脓
皂角味辛温咸,有消肿拔毒。排脓之功。《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而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
2.搜风拔毒
本品辛成,温。辛能散,能行血行气,成能软坚散结,温能搜风,活血祛瘀。托里排胀,常用于厉痈,癣疮等证。
3.行气理气
本品味辛减温,入肝肾经,有行气行血,温经通络,活血祛瘀,催胎衣下行之功,常用于胞衣不下,妒乳,闭经等证。
三、刺果
生产坏境:刺果树长在潮湿的淡水湖畔,树体低矮而繁茂。春天来临,刺果树开始萌发新芽,它的花瓣是粉红色的,娇艳欲滴的花蕊引得五颜六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辛勤的蜜蜂也穿梭不停地采掘着它的汁液。
果实形态:刺果的形状是椭圆形的,酷似瓷盆。未熟时是浅青色的,果实含在花蕊中,慢慢地花瓣衰老而褪尽,刺果却逐渐变黄,到古历七月上旬就可以品尝了。
刺果外层裹着密密麻麻的刺,缘此而得名。刺长约3厘米,先是软绵绵的,随着刺果的逐渐成熟就变得尖锐起来。当刺果成熟后,用食指顶住底部,拇指用巧劲将刺斜压,然后用力旋转几圈就把刺果抹平了。整个过程就像剃须一样,既讲究巧劲,又讲究力度匀称。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家乡盛产刺果,家乡人食刺果抹刺果却是天赋使然,从无人锥着手指。
用刺果泡酒有降血压、能滋阴壮阳、驻颜养容的功效。
四、毛仓子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或蒙古苍耳带总苞的成熟果实。始载子《干金、食治》。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原名菜耳子,本品原植物叶形如巢麻,有菜耳之称,即尔雅所谓之苍耳,入药用其果实,故名苍耳子。
【别名】葈耳、苍刺头、毛苍子、痴头猛、羊带归呆耳,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苍耳子属于常用中草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等功效。此外,苍耳草或全草亦可药用,但苍耳为有毒植物,以果实为最毒,使用须严格遵照医嘱。
1.蠲痹止痛
本品味辛能行散,苦可燥湿,性温则散寒,偏入肺,肝,脾,肾四经,“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常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风寒头痛,头风头痛及牙齿疼痛等证。
2.宣肺通鼻
风寒袭肺,肺失宣降,邪阻鼻窍,浊涕不止或鼻塞不通,可用苍耳子宣肺通鼻,止鼻渊,通鼻塞。
3.发汗解毒
风寒乘虚外侵、肺失宣肃,表卫不和。卫阳被遏,而致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疼痛,鼻塞不通或流多量清涕,咽痒咳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质润,脉浮紧。若风寒夹湿者,困遏卫表,痹阻经络,又见头重如裹,肢体骨节瘦重疼痛,苔白腻,脉濡等,苍耳子辛温解表且宣肺,疏风散寒能发汗,苦温故兼可祛湿,故可用于风寒或风寒夹湿之感冒。
4.疏风杀虫
苍耳子辛行疏散,苦可燥湿杀虫,常用于疠风,疥疮,皮肤瘙痒等证。
5.祛风散湿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即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苍耳子功长疏风祛湿散寒,走肌肤而宣开腠理,入筋骨可通利关节,尚兼行气血、舒经络,实为治风寒湿痹的一味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