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 治疗胆道运动功能障碍方法

导读:不急于饮茶茶中大量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锌等结合成难以溶解的物质,无法吸收,致使食物中的铁质白白丢失,如将饮茶安排在餐后一小时就无此弊端了。

一、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日常护理

 不急于吸烟

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10倍。这是由于进食后的消化道血液循环量增多,致使烟中有害成分大量吸收而损害肝、脑及心脏血管。

不急于饮茶

茶中大量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锌等结合成难以溶解的物质,无法吸收,致使食物中的铁质白白丢失,如将饮茶安排在餐后一小时就无此弊端了。

不急于洗澡

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

不急于上床

俗话说:“饭后躺一躺,不长半斤长四两。”饭后立即上床容易发胖。医学家告诫人们,饭后至少要休息20分钟再上床睡觉,哪怕是午睡也应如此。不急于散步

饭后“百步走”,会因运动量增加而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心功能减退、血管硬化及血压反射调节功能障碍,餐后多出现血压下降等现象。

 不急于开车

事实证明,司机饭后立即开车容易发生车祸。这是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大脑器官暂时性缺血,从而导致操作失误。不急于吃水果

“饭后一只果”被奉为金科玉律。但医学家却提出了异议,因食物进入胃里需长达1~2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被慢慢排入小肠。餐后即食水果,食物会被阻滞在胃中,长期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不急于松裤带

饭放放松裤带,会使腹腔内压下降,这样对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会减弱,而消化器官的活动度和韧带的负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现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统疾病。

二、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1.胆囊运动功能增强这类功能障碍一般和胆囊的变应性反应或胆囊炎症有关。

(1)胆囊运动功能亢进:胆囊张力正常,但对脂肪餐的运动反应亢进,因此胆囊排空加速,在餐后15min时,已大部分排空。

(2)胆囊张力过高:胆囊的肌张力过高,但排空时间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加速或延缓。

 2.胆囊运动功能减低

(1)胆囊运动功能减退:胆囊张力正常,但餐后收缩减弱,排空缓慢。

(2)胆囊张力降低和运动功能减退:空腹时胆囊张力降低,容积增大,餐后排空缓慢。

 3.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1)Oddi括约肌张力过低:胆囊造影时胆囊充盈不佳。

(2)Oddi括约肌痉挛:多由于精神因素引起,但亦可继发于邻近器官的病变,如乳头炎,十二指肠炎,球部溃疡,十二指肠寄生虫如肠贾第鞭毛虫,类圆线虫感染等。

(二)发病机制

胆道系统(32%):

胆道系统运动的基础肝内外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组成如下:胆小管→赫令管→小叶间胆管→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胰管→十二指肠,胆道系统接受肝脏分泌的胆汁并发挥贮存,浓缩及运输的功能,同时可对胆汁进入上端小肠的速度进行调节,这个过程可受到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可导致胆道系统运动功能障碍。

 Oddi括约肌(20%):

Oddi括约肌由3部分组成,即胆总管括约肌,胰胆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其中壶腹括约肌为环形肌,另两部分既有环形肌又有斜形肌,胆囊壁平滑肌分为内纵外环两层;肝总管,胆囊管也有一些平滑肌,但较胆总管和胆囊中少得多,其在胆汁流动中的作用尚无一致意见;胰管在接近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形成胆胰壶腹,约2~17mm,通过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少数人胰管与胆总管不汇合,而是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

 肝外胆道的胆汁流(13%):

肝外胆道的胆汁流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压强等于流速乘以阻力,因此,在压强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阻力增加则流速减慢,胆道系统中的阻力很大程度上与Oddi括约肌张力有关,括约肌压强超过胆道10~30mmHg,在2~8次/min收缩中,压强可达100mmHg,前述的一些远端胆道系统结构产生一定的压力并决定胆汁从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或胆囊,或者暂时贮存于胆道中,结石及其所致损伤以及其他损伤也可对胆汁是否进入胆囊产生影响。

 2.影响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因胆道系统的运动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肝外胆道中的胆汁流可受以下一些内在因素的影响:

(1)肝胆汁分泌的压力,胆管内压力。

(2)肝胆汁的量。

(3)胆道闭合程度。

(4)胆囊壁弹性,胆囊肌张力及收缩功能。

(5)胆囊浓缩功能,胆汁的黏滞性。

(6)胆管括约肌的张力及反应性。

(7)十二指肠壁的张力及运动。

(8)十二指肠乳头的闭合。

(9)消化道蠕动及消化道其他部分运动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10)缩胆囊素的释放量,转运效率及灭活速率等。

在上述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因素中,有些因素尤为重要,包括:

①胆汁分泌压和Oddi括约肌的阻力是决定胆道功能的重要因素,

②胆囊调节肝外胆道的压强,其形状和体积随胆管树中的压强而改变,

③胆囊接受稀薄的胆汁缓慢进入其内,并加以浓缩和贮存,

④正常胆囊受到脂肪餐等刺激后,可在15min内将其内的浓缩胆汁排出一半,

⑤经手轻柔而持续地按压胆囊区后,胆囊可发生排空,但突然用力按压则否,

⑥摘除有功能的胆囊后胆总管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扩张,

⑦消化道蠕动冲的幅值,持续时间及频率也与胆管基础压和胆汁的流动有密切关系,但蠕动冲超过一定值后,频率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则不一定能促进胆汁流,甚至还可能使其减慢。

很多激素和肽类都对Oddi括约肌有影响,其中缩胆囊素对括约肌的作用研究较为广泛,它可使胆囊收缩,降低Oddi括约肌包括胰管括约肌的张力及收缩幅度,促胰液素对胆道括约肌无明显作用,但对胰管括约肌则有抑制作用,而对胆管括约肌则仅在药物剂量下才发挥抑制作用,此外,经过动物实验研究的激素及肽类有胃泌素,五肽胃泌素,组胺和前列腺素E1,组胺和前列腺素E1都能降低括约肌的收缩活力,前列腺素E2,胃动素及蛙皮素也有类似作用,血清素和内啡肽则对Oddi括约肌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作用。

部分药物对括约肌作用的研究,丁基山莨菪碱可阻断括约肌的收缩活动并降低基础压;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降低括约肌的基础压和收缩幅度,但不减少频率;*既增加收缩的频率也增加基础压;*(镇痛新)仅增加基础压,而丁丙诺非(叔丁啡)则对括约肌无任何作用;哌替啶可降低收缩频率;安定对基础压和收缩活动都没有影响;对于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者,硝苯地平(心痛定)可降低括约肌的各种活动,但对正常人则没有这种作用;胆道局部灌注乙醇可明显提高基础压,但乙醇经胃和经静脉途径进入体内的效应则各不同,以上结果及其他一些药物的效应。

三、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症状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典型症状

胆囊壁纤维化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恶心腹胀黄疸食欲不振食欲下降四肢发冷厌食

本病多见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与胆囊结石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阵发*痛,部分患者可伴恶心,呕吐,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常持续2~3h,用解痉药后症状缓解。

1.疼痛胆道疾病的核心症状为疼痛,疼痛可源于扩张的胆总管,但疼痛感觉常位于上腹部及右季肋下,亦可位于胸骨下段,肩胛间区,甚至背部下方,疼痛和饮食无关,但亦可在餐后出现,疼痛也有可能由于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其性质和部位与胆绞痛很相似,但发作时间较短,仅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次数较多,一天多次;发作和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有关;发作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0.6mg,疼痛可迅速停止;*10mg皮下注射可诱发疼痛;发作时不出现发热或黄疸,食管,小肠,大肠或心脏疾患引起的右上腹痛也可被误认为胆源性疼痛,除有急性炎症存在外,体征对判断胆道运动性疾患帮助不大。

2.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嗳气,上腹胀满感及其他上腹部不适症状。

3.厌油腻食物表现为对脂肪食物的耐受性降低,部分患者对煎炸食品或高脂饮食不能耐受,并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体征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压痛,Murphy征可呈阳性,一般认为它和胆管内压力增加以及胆管炎症有关。

四、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轻症患者可应用镇静药及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定)、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可能奏效;亚硝酸戊酯和硝酸甘油也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因而能缓解括约肌痉挛而发挥作用,但可有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且长期应用后可发生耐药现象而不能发挥作用;胰高糖素、缩胆囊素及蛙皮素尽管都可能有效,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使用不便及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故而限制了其使用的广泛性;钙离子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也可用于缓解括约肌痉挛。

有疼痛、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且可能存在感染者,应采用能在胆汁中发挥作用的抗生素,如利福平等;有十二指肠炎、高胃酸症或消化性溃疡与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并存者,可采用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对有胃酸缺乏者,需要时可加用0.5%稀盐酸口服以刺激食欲。

手术治疗:

 1.oddi括约肌气囊或水囊扩张术:有人对疑为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别施行气囊扩张(gruntzig气囊)术和假性扩张,所有患者oddi括约肌基础压均正常,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但由于这些患者的诊断未能确定,也未对基础压增高者进行扩张术研究,因此目前的结论只能说气囊扩张术对oddi括约肌基础压正常者可能无效。水囊扩张术由于对患者的分类及采用的对照不合理,因此其疗效尚不能作出结论。

2.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应用于胆道取石后不久,这项技术便开始应用于治疗括约肌运动障碍所致的胆性疼痛,括约肌基础压超过40mmhg的患者,90%以上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基础压低于40mmhg的患者,疼痛缓解率则不到40%,模拟性操作者中的缓解率约30%,但有极少数报道基础压与疗效无关。大多数报道切开术都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6%,因此这种操作应在仔细考虑后进行。总的说来,括约肌切开术对oddi括约肌静止压超过40mmhg者,尤其对所谓的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而对静止压正常者疗效较差。由于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疗效不佳,故多数学者认为不宜施行。

3.外科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经前述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如果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仍不能缓解,亦不宜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