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肠系膜损伤的引起病因
小肠及其系膜在腹腔内所占体积大,分布广、又缺乏坚强的保护,易受损伤,约占腹部脏器伤的1/4,在战时居腹内脏器伤之首位。钝性伤由暴力将小肠挤压于腰椎体造成,经挤压肠管内容物急骤向上下移动,上至屈氏韧带,下到回盲瓣,形成高压闭袢性肠段。穿孔多在小肠上、下端的70cm范围内,偶因间接暴力(高处坠落、快速行进中突然骤停),由于惯性,肠管在腹腔内剧烈震动,肠管内气体和液体突然传导到某段肠袢,腔内压力骤增,致肠管破裂。少数因腹肌过度收缩或医源性原因所造成。
小肠系膜损伤病因
钝性伤由暴力将小肠挤压于腰椎体造成,经挤压肠管内容物急骤向上下移动,上至屈氏韧带,下到回盲瓣,形成高压闭袢性肠段,穿孔多在小肠上,下端的70cm范围内,偶因间接暴力(高处坠落,快速行进中突然骤停),由于惯性,肠管在腹腔内剧烈震动,肠管内气体和液体突然传导到某段肠袢,腔内压力骤增,致肠管破裂,少数因腹肌过度收缩或医源性原因所造成。
二、小肠系膜损伤的治疗
小肠系膜损伤西医治疗
外伤性小肠破裂和其它腹部开放性损伤处理一样,一经确诊应早期手术探查、止血、修补或脏器的切除与部分切除。术前有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做好术前准备,争取全身情况改善后手术。如损伤较大,经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病情仍无明显好转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争取手术探查。由于本手术具有探查性质,一般采取以脐为中心的腹直肌纵行切口,便于广泛暴露,严密探查。应从回盲部开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以避免遗漏穿孔和肠系膜血管损伤。如为肠系膜断裂,止血后应观察有关肠段是否有缺血坏死,若发现肠壁色泽暗紫或发黑,应做一期肠管切除吻合术。一般系膜纵向撕裂时,对肠壁血运影响较小,结扎出血点后可给予修补缝合,肠系膜的横向撕裂伤超过3cm以上者,该段肠袢常严重缺血,须行肠袢切除术。如肠系膜已形成巨大血肿,应切开血肿、清除凝血块、寻找出血点后予以结扎,而后对合缝合系膜裂孔。
小肠损伤处理原则
以简单修补为主。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小的穿孔单纯荷包缝合,一般的裂孔可行横向的全层缝合加浆肌层包埋加固。若有下列情况者应采用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
①一段肠管壁上有多处穿孔相距很近者。
②裂口较大或裂口边缘组织挫伤严重,血运不良者。
③肠管已撕裂近于断离或全部断离。
④肠系膜严重挫伤、撕裂而造成部分肠管缺血坏死者。切除少于1/3长度,不会影响消化机能,减少一半时为最大安全限度,若切除减少80%以上就有可能死亡。
三、小肠系膜损伤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无论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初期都有轻重不等的休克表现,如病人面色苍白、皮肤发冷、脉搏变弱、血压下降。休克的程度除与损伤的程度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内出血的多寡。单纯的肠管损伤引起的休克都是暂时性的,略经休息即得改善,来诊时上述症状多已减轻。
(二)腹部表现
肠管破裂者肠内容溢至腹腔,会出现腹膜炎的体征。症状以腹痛为主,程度可有不同,有的轻微而有的甚剧烈。多数病人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最有诊断意义的就是肠鸣音的减弱以至消失。所有的肠破裂的病人,术前都有肠鸣音减弱,而不到一半的病人肠呜音消失。
肌紧张和压痛仅在20%的病人表现明显,其余的都仅有轻度压痛。这可能是由于小肠破裂,尤其是空肠的破裂时,所溢出的肠液无菌或含菌较少,早期末引起腹膜炎。此外,高位小肠内容的pH是中性的,刺激性较小。有些病人伤后还能步行一段到急诊室及病房,因此而低估伤情,延误诊治。
小肠末端破裂时,外溢的肠液一般是碱性,对腹膜的刺激不大,因此早期腹膜刺激症状不明显,数小时后,由于下消化道细菌较多,产生严重的腹膜炎,很容易发生休克,死亡率较高。
四、小肠系膜损伤的护理
术后护理
(1)妥善安置病人: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炎症的局限,改善呼吸状态。了解手术的过程,查看手术的部位,对引流管、输液管、胃管及氧气管等进行妥善固定,做好护理记录。
(2)监测病情: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药,减轻病人的不适。若切口疼痛明显,应检查切口,排除感染。
(3)引流管的护理:腹腔引流管保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量。腹腔引流液应为少量血性液,若为绿色或褐色渣样物,应警惕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的发生。
(4)饮食: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待肠功能逐渐恢复、肛门排气后,方可拔除胃肠减压管。拔除胃管当日可进清流食,第2日进流质饮食,第3日进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5)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增加营养。维生素主要是在小肠被吸收,小肠部分切除后,要及时补充维生素C、D、K和复合维生素B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钙、镁等,特别是补充维生素B12可经静脉、肌内注射或口服进行补充,预防贫血,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