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什么护理措施
1、一般病人应适当卧床休息。有严重进行性贫血、急性出血或感染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有消化道出血,据情给予流质饮食、冷流质饮食、暂禁食。如有口腔溃疡,给予温流质饮食。
3、给病人以心理支持,体贴关心病人。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并经常检查病人皮肤粘膜有无新鲜出血点和瘀斑,注意有无血尿、黑便、血便、女病人注意月经量。
5、注意口腔护理。每天3~5次给1%双氧水及朵贝尔氏液漱口,病情严重病人进行口腔护理,以消毒棉球擦洗口腔。溃疡处涂2%龙胆紫液,如溃疡严重、疼痛较剧、影响进食时,可给予1%地卡因液15ml含漱,局部涂0.1%新霉素液或0.1%红霉素液。饭后用清水漱口。如有霉菌感染,可以4%苏打水、1.5%双氧水漱口或5%的5-氟胞嘧啶液漱口,溃疡处涂制霉菌素糊,或口服制霉菌素或5—氟胞嘧啶。
6、注意皮肤、会阴、肛门等部位的清洁卫生,保持干燥,避免损伤,以防止感染。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1、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脾脏明显肿大,幼淋巴细胞其细胞体较CLL细胞大,胞质呈淡蓝色,有一明显核仁。电镜下细胞表面绒毛较CLL细胞表面多,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高。
2、多毛细胞白血病:大多为B细胞来源,T细胞来源者极罕见,与CLL为两种不同疾病。临床上以脾中高度肿大伴血中出现典型的毛细胞,其含有酸性磷酸酶同工酶5,呈现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特点。
3、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与CLL在临床和生物学表现最接近。其预后及治疗亦相似。因而最新如Real和WHO临床分型标准均把二者划为一类。从淋巴结病理检查无法区分二者,但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开始不一定浸润骨髓,骨髓淋巴细胞比例<40%,即使有骨髓浸润也以结节状浸润为主,而CLL多为弥漫型。
4、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期:非霍奇金淋巴瘤转为淋巴瘤白血病时,其细胞胞体均大,核有折叠,细胞表面有高表达免疫球蛋白,CD5为阴性,以上这些特点均易与CLL相区分。
5、皮肤T细胞淋巴瘤:常伴有广泛皮肤浸润,其细胞核为脑回状。为来源于辅助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检查方法
1、骨髓象:骨髓检查对于CLL诊断不是必需的,但对临床分期预后判断有益。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比例>40%的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形态同血象,大多为成熟小淋巴细胞,也可有少量幼稚淋巴细胞,在病程晚期尤多见。
2、Coombs试验阳性。
3、淋巴结活检:显示淋巴结内呈与外周血相同的小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组织学上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表现相同。因此,淋巴结活检对CLL患者无诊断作用。但当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时,尤其是怀疑CLL转为Richter综合征淋巴瘤时,应做淋巴结活检,此时浸润的淋巴细胞为大B淋巴细胞或免疫母细胞。
4、免疫表型: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可以测定CLL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的B或T细胞分化抗原,表面免疫球蛋白,κ或λ轻链。不但可以鉴别CLL是T或B细胞型别,而且可以与其他易与CLL混淆的B细胞来源白血病相鉴别。CLL的B细胞免疫表型通常为CD19,CD20,CD21,CD23和CD24。大多数CLL其细胞表型为la,Fc受体和小鼠RBC玫瑰花结试验阳性。但通常在正常B细胞具有的标志物转铁蛋白受体、CD22大多阴性。95%B细胞CLL呈CD5,是诊断CLL的重要指标。
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CLL发病率在白种人和黑种人高,在亚洲黄种人低,其发病率并不因人种的迁居而变化。提示不同种族的某些遗传因素与CLL发病相关。此外,相继有报告在同一个家庭中多人发生B细胞型CLL,CLL患者第一代子女患CLL或其他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危险性为普通人3倍,且多在年轻时发病,也提示遗传因素在家族性CLL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但HLA单一表型与CLL间无明显相关。目前尚未发现与CLL发病的遗传因子,即使单卵双胎子CLL患者,至今未发现有共同的基因异常表现。
2、染色体:CLL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较困难,因其淋巴细胞不易受有丝分裂原刺激而增生,不易得到分裂象细胞,近年来,通过改进刺激CLL细胞分裂技术,应用染色体R显带和原位杂交法提高了CLL染色体研究成功率。约50%CLL患者发现有克隆染色体异常,而其余正常核型患者可能是正常T细胞核型而未检测到CLL的B细胞异常核型。
3、细胞因子:CLL细胞具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能力,如TNF-α,TGF-β、IL-7、IL-5、IL-2等,这些因子具有直接或间接刺激CLL白血病细胞增生或防止CLL细胞凋亡作用,同时具有抑制正常淋巴细胞和骨髓造血有关细胞增生作用,因而细胞因子与CLL患者发病和疾病进展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