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虫病的护理措施
包虫病为人兽共患疾病,中间宿主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预防不仅是生物学范畴内的一个复杂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一)加强流行区犬的处理和管制:
牛为预防人体包虫感染的关键性一环。在包虫流行区野犬应一律灭绝,家犬严加限制,对必用的牧羊犬、猎犬或警犬等必须挂牌登记。定期驱绦虫和药物监测应列为常规制度,据新西兰报告重度流行区规定每隔6周投药驱绦一次。轻度流行区改为3个月投药一次。
(二)严格肉食卫生检查:
肉联厂或屠宰场要认真执行肉食的卫生检疫,病畜肝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肺等脏器感染包虫,必须妥善进行无活化处理,采用集中焚烧、挖坑深埋、药液毒等法,切忌喂狗。
(三)大力开展卫生宣教:
宣教方式可多样化,内容要简单通俗易懂、讲求实效。并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包虫病最容易侵犯什么部位
1.肝包虫病。囊肝包炎极度肿大时右上腹出现肿块,患者有饱胀牵涉感并可有压迫症状。囊肿大多位于右叶,且多位于表面,位于左叶者仅占1/4。囊肿位于右叶中心部时肝脏呈弥漫性肿大,向上发展压迫胸腔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向下向前发展则向腹腔膨出。检查可以发现占位性病变。
2.肺包虫病。因为肺组织很柔软,所以,肺部的包虫会长的非常的快,常有干咳、咯血等症状。约有2/3患者病变位于右肺,且以下叶居多。在无并发症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多环形边缘清晰而光滑的肿块。严重者囊肿穿破,囊液完全排出,在X线上呈空洞型;囊肿破入胸腔时可发生严重液气胸。约半数患者的囊肿破入支气管,随着囊液咳出而自愈,偶可因囊液大量溢出而引起窒息。因此,肺包虫病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脑包虫病。也就是包虫进入大脑,会损伤大脑组织,不过,该病的发病率低(1%~2%),多见于儿童,以顶叶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与颅内压增高症状。
4.骨骼包虫病。也是比较罕见的,国外报告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国内报告远低于国外,仅占0.2%左右。
三、肺包虫病的病因
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是犬类动物,人、羊、猪、牛等均为中间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小肠中,卵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食物,人(或羊、猪、牛)进食后,在上消化道中卵壳经胃液消化而孵化成幼虫,即六钩蚴,后穿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至门静脉系统(肠系膜、大网膜和肝)。大多数蚴滞留在肝内(75%~80%),少数六钩蚴通过肝进入肺循环至肺(占8%~15%)及其他器官,如肠系膜、网膜、脾、盆腔、肌肉、皮下组织等。
六钩蚴进入肺后,逐渐发育成包虫囊肿,半年长大至1~2cm,由于肺组织疏松、血流循环丰富及胸腔负压吸引等因素,六钩蚴在肺内生长速度比在肝、肾内快,平均每年增长至原体积的1~2倍,达2~6cm,囊肿最大的可达20cm,囊液重达3000g以上。包虫囊肿含有外囊和内囊。内囊是包虫囊肿的固有囊壁,厚度仅1mm,压力却高达13.3~40.0kpa(100~300mmhg),易破。内囊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生发层,很薄,分泌无色透明囊液,产生很多子囊和寄生虫头节;如脱落于囊腔内,即成为包虫沙。外层无细胞。多层次,半透明,乳白色,具有弹性,外观酷似粉皮。外囊是人体组织对内囊的反应形成的一层纤维性包膜,包绕着整个内囊,厚3~5mm。内外囊间为潜在腔隙,无液体和气体,也不粘连。肺包虫囊肿80%为周边型,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右肺血流量略多,与肝脏较近,二者之间有较丰富的淋巴管相通,这可能是右肺多见的原因。囊肿多为单发,占65%~75%,多发者一般是2~3个,一侧或双侧,十多个的罕见,个别报告有多达100个以上的。17%~22%并发其他部位囊肿,肺、肝并发的最常见,占13%~18%。
肺棘球蚴病的病理改变除囊肿本身外,主要是巨大囊肿对肺的机械性压迫,使周围肺组织萎缩、纤维化或有淤血、炎症发生。>5cm的囊肿即可使支气管移位、管腔狭窄,或使支气管软骨坏死,进而破入支气管。表浅的肺包虫囊肿可引起反应性胸膜炎,巨大的囊肿还可能破入胸腔,大量头节外溢,形成许多继发性包虫囊肿。位于中心的囊肿偶有侵蚀、穿破大血管致大出血的。少数包虫囊肿有钙化。如囊肿破向细支气管,空气进入内囊外囊之间,可形成多种x线征。已有感染或破裂的囊肿可合并胸腔及纵隔脓肿或脓胸,肝包虫囊肿破裂后可能与胸腔或肺、支气管相通,形成肺包虫囊肿-胆管-支气管瘘。
四、肺包虫病的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为棘球蚴病主要诊断方法,在流行区,有明确接触史,单凭x线胸片大部分可以确诊。囊肿早期直径在1cm以下的,仅见边缘模糊的炎性阴影,直径>2cm的为轮廓清晰、边缘锐利的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而稍淡,低于心脏及实质性肿瘤的密度。至能明确诊断时已6~10cm,密度接近实质瘤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的。
作为含液囊肿,立位透视吸气时膈肌下降,头、足径稍增加,呼气膈肌上升时,则横径稍长,上下稍短(“包虫呼吸征”)。较大囊肿把肺纹理撑开,周围的肺纹理呈条索状包绕着囊肿的向肺门侧(“抱球征”)。大囊肿可呈分叶状或多环状。下肺野的囊肿“坐在”膈肌上,使膈肌位置下降,甚至凹陷,有时须行人工气腹以明确是否为胸内囊肿。上肺的大囊肿常把纵隔推向对侧,在下叶的纵隔受影响少,而右肝顶部的巨大囊肿则明显使心脏向左移位,这个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少数病例有肺不张及胸膜炎。
如囊肿小支气管被侵犯穿透,少量气体进入内外囊之间,则出现一些特殊x线征:①少量气体进入内外囊之间,立位x线摄片气体上升至囊肿上部,局部有一弧形透明带(“新月征”)。②如气体进一步进入内囊,出现液平面,其上方见有代表内囊及外囊的2个弧形阴影(“双弓征”)。③当内囊破裂萎陷,皱缩的内囊浮于液面上,囊内液面上能见到不规则影(“水上浮莲征”)。
如囊肿破裂,内容物咳净,又未发生感染,胸片上表现为薄壁边缘光滑的含气囊肿。以后囊腔逐渐缩小,仅留有一些纤维化阴影。如囊肿破后发生感染,则囊壁增厚,周围有慢性炎症出现的可见肺浸润片状影。如破入胸腔,有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2、ct或b超检查可见包囊内有分隔结构是有活性包囊的特征。肺部影像呈圆形包块,ct证实包块内充满液体,肝外包囊虫病的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低。根据包虫囊肿的病理形态与并发症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理分类而划分为5型:
(1)单发型:由于包虫囊内充满水样囊液,在b超、ct及mri成像皆呈边缘整齐,呈现圆形或卵圆形孤立的液体占位阴影。其境界清晰、密度均匀、大小不等。一般为2~8cm,以右侧及双下肺多见。包虫囊壁与肺组织密度差别较大,而呈现界限分明,光滑的囊壁。在较大的包虫囊肿,其内、外囊壁间有潜在的间隙界面,可出现双壁征。
(2)多发型:在肺内探到两个以上具有包虫囊肿特征的影像,其间有肺组织或包虫囊壁相隔。
(3)钙化型:病程较久的包虫囊肿,其外囊肥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积,甚至完全钙化,则包虫囊肿多已衰亡坏死,囊液呈脓性。包虫囊密度高而不均匀、囊壁肥厚呈不规则,并伴宽大声影及侧壁声影。ct及mri显示壳状边缘,ct值>60hu。
(4)感染型:包虫囊内继发感染成脓液,因囊及部分子囊坏死塌陷,混在脓液中,则密度增高,内含坏死组织呈现絮状或点片状强弱不均的阴影。ct增强后,包虫囊肿周围组织ct值增加而包虫囊肿不增加。
(5)破裂型:①外囊破裂与支气管相通,少量空气进入内、外囊之间,形成星月状透亮影;②内外囊同时破裂,并与支气管相通,空气进入内外囊,则出现液平面。其上方有双层弧的透亮带,此征象具有诊断价值;③内外囊完全破裂,内囊塌陷,漂浮于液平面上,使气液面变得凹凸不平,如“水上浮莲”也称“水上浮莲征”,此征象为包虫囊肿破裂的典型ct表现;④若囊内液体部分被咳出,囊腔缩小,使囊壁折叠时,其ct值很高,并难与肺内实质性肿块鉴别,若囊内容物完全咳出,可形成球形薄壁空腔;⑤肺包虫囊肿并发感染后表现为囊壁增厚,如有支气管胸膜瘘时,可引起液气胸,也可因感染而形成脓胸或脓气胸;⑥肺外包虫囊肿,ct发现肺包虫囊肿,对诊断很有帮助,对肺包虫囊肿,禁忌采用胸部穿刺术作为诊断方法,因为穿刺可引起囊液外渗而产生超敏反应或包虫囊肿播散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