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性肝脓肿的护理方法
肝脓肿病人除了要注意用药外,还应注意生活的护理。
肝脓肿病人的护理方法:
首先,要从预防做起。
1、提高机体的健康素质,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同时应尽可能避免可能诱发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如大剂量化疗、放疗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2、对容易诱发肝脓肿的疾病应抓紧治疗,治肝脓肿可服用中药“清肝排脓方”,天然苗药无污染、副。作用小。像肝胆管结石、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腹腔感染、肠道感染等。将这些病因控制住后,就能预-防肝脓肿的发生。
然后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早睡觉,在23点之前必须睡。使血液回肝解毒。
2、多吃绿色的食物,因为,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3、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志为怒。”也就是在情志上表现为怒,肝失衡会影响情绪,使人烦躁;反之,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
4、不要常时间的在电视、电脑前工作,要适当换个姿势,按摩按摩眼睛。“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到肝。
最后,肝脓肿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二、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是什么
什么是细菌性肝囊肿?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细菌性肝囊肿的发生呢?我想,这是每名细菌性肝囊肿患者的疑问,因此,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都是哪些原因导致了细菌性肝囊肿这种疾病的发生,这样,大家也就能够根据病因做出相应的预防。
细菌性肝脓肿为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所造成,所以又称为化脓性肝脓肿。在抗生素广泛应用的今天,肝脏化脓性感染造成肝脓肿,经常见于治疗不当所致。
发病原因以胆道感染为主。病原菌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茵,可经胆道上行感染(最常见,如胆石症)、肝动脉播散(见于败血症或脓血症)、门静脉扩散(己很少见,如化脓性阑尾炎时)、开放性损伤等侵入肝脏。有部分肝脓肿病人无显著易患因素,称为隐源性肝脓肿。
细菌侵入肝脏后即引起炎症反应,如炎症不能被控制,则形成许多小脓肿,多个小脓肿融合成一个大脓肿。临床上肝脓肿有单发和多发性脓肿两种,以单发者略高,肝脓肿发牛的部位以省叶较为多见。由于肝脏的血运丰富,脓肿形成及其发病过程中,细菌释放的大量台素被吸收,故出现严重脓寿性反应;当病程拖延,脓肿变为慢性时,则脓肿壁可有肉芽组织生长。毒性反应也可减轻。本病多见于中年。
以上就是细菌性肝囊肿的病因,经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就可以发现,导致我们患有细菌性肝囊肿的病因有很多种,因此,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我们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细菌性肝囊肿这种疾病的发生。
三、细菌性肝脓肿有哪些典型症状
细菌性肝脓肿多无典型临床表现,急性炎症期常被原发病所掩盖。本病一般起病较急,由于肝脏血运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后,大量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全身脓毒性反应。临床上常继某种先驱性疾病(如胆道蛔虫病)以后突然寒战、高热和肝区疼痛等。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寒战和高热多为最早症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在发病初期骤感寒战,继而高热,发热多呈弛张型,体温在38~40℃,最高可达41℃,寒热往来伴大量出汗,脉率增快,一天数次,反复发作。
2、肝区疼痛炎症引起肝脏肿大,导致肝被膜急性膨胀,肝区出现持续性钝痛;出现的时间可在其他症状出现之前或之后发生,亦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疼痛剧烈者常提示单发性脓肿;脓肿早期为持续钝痛,后期常为锐利剧痛,随呼吸加重者常提示肝膈顶部脓肿;有时疼痛可向右肩放射,左肝脓肿也可向左肩放射。
3、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由于伴有全身性毒性反应及持续消耗,乏力、食欲差、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少数病人在短期内表现精神萎靡等较严重病态,也有少数病人出现腹泻、腹胀或较顽固性的呃逆等症状。
4、体征肝区压痛和肝大最常见;右下胸部和肝区有叩击痛;有时出现右侧反应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如脓肿位于肝表面,其相应部位的肋间皮肤呈红肿、饱满、触压痛及凹陷性水肿;如脓肿位于右下部,常见有右季肋部或右上腹部饱满,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常能触及肿大的肝脏或波动性肿块,并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紧张等;左肝脓肿时,上述体征则局限在剑突下。晚期病人可出现腹水,这可能是由于门静脉炎以及周围脓肿的压迫影响门静脉循环及肝功能受损伤,长期消耗致营养不良和低蛋白所致。继发于胆道梗阻的病人,都伴有黄疸。其他原因的化脓性肝脓肿,一旦出现黄疸,则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以上为典型的肝脓肿表现,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的早期应用,上述典型表现已不多见,而常以腹痛、乏力和夜间盗汗为主要症状。
四、细菌性肝脓肿应该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对急性期但尚未局限的肝脓肿和多发性小脓肿,宜采用此疗法。即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使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以控制炎症,促使脓肿吸收自愈。由于细菌性肝脓肿病人中毒症状严重,全身状况差,故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应积极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给予维生素B、C、K,必要时可反复多次输入小剂量新鲜血液和血浆,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肝功能和输注免疫球蛋白。主张有计划地联合应用抗生素,如先选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的药物,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再选用敏感抗生素。一般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加用中医中药治疗,一般以清肝排脓方为主,多数病人可望治愈,部分脓肿可局限化,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多发性小脓肿经全身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在肝动脉或门静脉内置管滴注抗生素。
2、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
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在B超引导下以粗针行脓腔穿刺,抽净脓液后反复注入甲硝唑溶液冲洗抽吸,直至注入液体清净,拔出穿刺针。也可在反复冲洗吸净脓液后,置入导管,以备术后定时冲洗引流,至脓腔小于1.5cm时拔除。这种方法简便、创伤小、疗效也满意,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及危重病人。
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并不能完全代替手术引流,原因是:
①如脓腔的脓汁黏稠,将造成引流不畅。
②引流管粗则易致组织或脓腔壁出血。
③对多分隔脓腔引流不彻底。
④不能同时处理胆管结石等原发病灶。
⑤厚壁脓肿经抽脓或引流后,脓肿壁不易塌陷。
3、手术疗法主要有脓肿切开引流术及肝叶切除术
前者适用于脓肿较大或经上述治疗后全身中毒症状仍较严重或出现并发症,如脓肿穿透胸腔、穿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或穿入胆道等时;后者适用于慢性肝脓肿因其壁厚难以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且局限于一个肝叶者。
(1)脓肿切开引流术
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应积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经腹腔切开引流术: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进入腹腔后,探明脓肿部位,用湿盐水垫保护手术野以免脓液污染腹腔;先试穿刺抽得脓液后,用直血管钳沿针头方向插入脓腔,吸引器吸尽脓液后,再以手指伸入脓腔,轻轻分离腔内间隔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吸净后,脓腔内放置双套管负压吸引;脓腔内及引流管周围填塞或覆盖大网膜,引流管从腹壁另戳口引出。脓液送细菌培养。经腹脓肿切开引流术的优点是病灶定位准确,能达到充分引流目的、可探查和同时处理原发病灶,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②腹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位于肝右前叶和肝左外叶的肝脓肿,与前腹膜已发生紧密粘连,可采用前侧腹膜外进路引流脓液。方法是作右或右肋缘下斜切口,在腹膜外间隙(不切开腹膜),用手指推开肌层直达脓肿部位,此处腹膜有明显水肿,穿刺抽到脓液后,处理方法同上。
③后侧脓肿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肝右叶膈顶部或后侧的脓肿。病人左侧卧位,左侧腰部垫一砂袋;沿右侧第12肋稍偏外侧作一切口,切除一段肋骨,在第一腰椎棘突水平之肋骨床作一横切口,显露膈肌,有时需将膈肌切开到达肾后脂肪囊区;用手指沿肾后脂肪囊向上分离,显露肾上极与肝下面的腹膜后间隙直达脓肿;将穿刺针沿手指方向刺入脓肿腔,抽得脓液后,用长弯止血钳顺穿刺方向插入脓腔,排出脓液;用手指扩大引流口,吸净脓液,冲洗脓腔后,放置双套管或多孔橡皮管引流;切口部分缝合。
(2)肝叶切除术
适用于:
①病程长的慢性厚壁脓肿,用切开脓肿引流的方式,难以使脓腔塌陷,长期残留无效腔,创口经久不愈者;
②肝脓肿切开引流后,留有窦道长期不愈,流脓不断,不能自愈者;
③合并某肝段胆管结石,肝内因反复感染、组织破坏、萎缩,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者;
④肝左外叶内多发脓肿致使肝组织严重破坏者。
肝叶切除治疗肝脓肿应注意术中切勿使炎性感染扩散到术野或腹腔,特别对于肝断面的处理要细致妥善,术野的引流要通畅,一旦局部感染,将导致肝断面的胆瘘、出血等并发症。肝脓肿急诊肝叶切除,有使炎症扩散的危险,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