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护理
一、鼻窦鳞状细胞癌一般护理
鼻窦鳞状细胞癌因在窦腔内生长,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困难。当肿瘤已侵犯眼眶,出现眼部症状和体征,或出现血性鼻涕、鼻塞时已属中晚期,5年存活率不超过25%。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术前或术后高电压放射治疗的应用,已使5年存活率上升到30%~40%。
二、鼻窦鳞状细胞癌饮食原则
1.宜吃荠菜、马兰头、芹菜、柿、乌梅、花生、葡萄、藕、芦根、茅根、香蕈、鱼鳔。荞麦、菊花脑、油菜、蕹菜、香椿、鲤鱼、苦瓜、虾、绿豆、百合、泥螺。
2.忌狗肉、羊肉及油腻、煎炸、烟熏等燥热性食物。
三、病因
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下列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1.免疫功能低下
恶性肿瘤患者大多表现有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严重抑制,细胞免疫和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细胞因子网络及其受体间的调节失控,血浆内白细胞介素(IL-2,IL-6)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下,IL-2R(IL-2受体)表达显著增高。
2.长期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长期的炎症慢性刺激可造成黏膜上皮的大面积鳞状化生。
3.鼻息肉恶变或恶性肿瘤伴生
鼻窦恶性肿瘤(尤其是癌肿)患者常在鼻腔内伴生有息肉样肿物,或在发生癌肿之前即长期患有鼻息肉、而且有反复切除后迅速复发的病史。
4.接触致癌物质
长期吸入某些刺激性或化学性物质,可以诱发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二、鼻窦鳞状细胞癌的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分类:
因各鼻窦均以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最高,而各鼻窦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各异,侵犯眼眶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眼眶继发性肿瘤的体征和症状有别,故分别介绍各鼻窦鳞状上皮癌的临床表现。
1.上颌窦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maxillaryantrum)发生于窦内黏膜柱状纤毛上皮,肿瘤逐渐长大并破坏窦骨壁扩展到窦外。若窦上壁被破坏,肿瘤侵入眼眶下部,使眼球前突且向上移位。上颌窦上内方肿块可侵入筛窦,肿块再从筛窦后上方侵及球后和眶尖组织,使眼球向外前移位,患者出现复视和视力下降。若上颌窦和筛窦同时受累,眼球将向上、外、前移位。肿瘤直接侵犯眼睑和球结膜,或肿瘤压迫眼静脉,使眼眶静脉回流受阻,产生结膜肿胀,上下眼睑肿胀而使睑裂变小。肿瘤压迫或侵犯眶下神经,使同侧下睑、面部知觉减退或出现麻木。
其他临床表现如鼻分泌物增多,肿瘤压挤鼻侧壁或侵入鼻腔而发生鼻阻塞和鼻出血。肿瘤压迫上齿槽神经出现牙痛、患侧头痛、颌面痛及鼻痛。肿瘤累及面前软组织产生患侧面部肿胀,严重者出现下眼睑肿胀,使睑裂变小。癌穿破后壁累及翼肌引起开口困难。晚期上牙松动或脱落,听力减退或耳鸣。
局部转移到耳前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颈深上组淋巴结和咽后淋巴结。远处转移到肺和全身。
2.筛窦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ethmoidalsinus)筛窦鳞状细胞癌不如上颌窦鳞状细胞癌多见。筛窦内肿瘤压迫筛窦纸板样的窦外侧壁即眶内侧壁,引起筛骨纸板破坏,肿瘤直接侵犯眼眶,肿瘤也可沿眶内侧壁上的神经血管周围的间隙进入眼眶,肿块主要在眼眶内侧,引起眼球向外前移位,发生复视。后组筛窦的鳞癌侵犯眶尖,在眼球后眶尖处的肿块除产生眼突外,还可压迫视神经、动眼神经和眼静脉,产生眼球运动障碍、冻结眼、上睑下垂、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眼睑结膜水肿等类似于眶尖综合征的表现。肿瘤侵及泪囊或鼻泪管,导致泪溢。晚期,肿瘤除侵犯眼眶,常转移到颌下和颈上部淋巴结。
肿瘤侵入前、中颅凹区域,则引起剧烈头痛。肿瘤侵蚀筛窦前壁,引起鼻根部、内眦部隆起使鼻底部扩大。肿瘤侵犯鼻腔,产生进行性鼻塞,或患侧排出脓血性分泌物,可伴恶臭。
3.额窦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frontalsinus)发生在额窦的鳞状细胞癌少见。因额窦底部即内侧眶顶骨壁较薄,肿瘤破坏底部进入眼眶,使眼球向外、下方移位并前突,侵犯滑车使上斜肌受损而产生复视,上睑因肿瘤浸润而水肿。后期,额窦前区出现隆起肿块。若前壁骨质破坏,则可扪及骨缺损区,肿块进一步长大,使肿块处皮肤溃破。
早期额窦内鳞状细胞癌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见中鼻道前端有血涕流出,在中鼻道有息肉或肉芽样组织生长。晚期肿瘤累及前颅凹,引起头痛。肿瘤沿淋巴管转移到颌下、颈深上淋巴结。
4.蝶窦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sphenoidalsinus)蝶窦恶性肿瘤发生率低,故鳞状细胞癌应属罕见。蝶窦周围有很多重要结构,当肿瘤侵犯这些重要结构时,引起各种症状。临床常见的征象为单侧展神经麻痹,其次为滑车和动眼神经麻痹。发生复视,进而眼活动困难或固定。肿瘤压迫视神经,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甚至引起一侧或双侧眼失明。
初发蝶窦内鳞状上皮癌常无明显症状,继后出现血性鼻涕,也可在蝶筛隐窝区发现肉芽或息肉样组织。侵犯中颅凹产生眶后或枕部头痛。
早期鼻窦腔内的鳞状上皮癌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难以做出诊断,早期蝶窦鳞状细胞癌诊断更为困难。随着肿瘤的发展,肿瘤溃破,窦腔内发生炎症,尔后肿瘤侵犯鼻腔并阻塞鼻腔,引起血性鼻涕伴恶臭,或产生鼻阻塞。肿瘤侵入眼眶,引起眼前突和不同方位的移位,侵犯脑神经引起眼球活动受限。根据面部不同区域的肿胀,眼球移位的方向和眼球活动受限的程度可推知肿瘤起源于何窦腔。
鼻窦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但还可能存在着其他的恶性肿瘤。窦腔穿刺、窦腔切开和眶内侵犯肿瘤切除病理学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能确立诊断,对治疗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帮助很大。
三、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检查方法
一、病理组织学检查:
1.鼻窦的鳞状细胞癌一般属中度和低度分化。癌细胞呈条索和小叶排列。中度分化的鳞癌细胞质较丰富,局部细胞染色呈粉红色为角化证据,癌灶中心可见角化珠形成。癌灶周围仍可见柱状上皮,说明该肿瘤起源于窦腔黏膜而不是起源于表面上皮。分化差的鳞状上皮癌细胞的胞质少,角化少,细胞核染色深,异型性大,核分裂可见,有时不易与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癌和转移癌鉴别。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鳞状细胞癌的特别征象,细胞间桥粒连接,胞质内有张力原丝,其他细胞器有多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Keratin染色阳性,说明为上皮来源的肿瘤。
二、设备检查:
1.X线检查。早期上颌窦癌局限于窦腔内,若肿块较小,X线不宜发现,骨质破坏时可见眶下壁骨质缺损,眶下孔消失。筛窦癌X线表现筛窦气房间隔消失,眶内壁骨质破坏,鼻腔顶部有软组织肿块影。
2.超声探查。在窦壁完整及鼻腔内含有气体时,超声不能穿过,显示为正常眶超声图,鼻窦与眼眶间的骨板破坏,肿物延伸至眶内后,超声可发现相应部位占位病变,一般为低回声区,声像图所显示的病变范围,超过眼眶壁。
3.CT扫描。CT可明确揭示上颌窦癌眼眶侵犯,表现为上颌窦内中密度、形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眶下壁骨质破坏,并有软组织肿物向眶内突出,增强可见肿物明显强化,CT可发现70%~80%的病例有眶下壁的骨破坏,未见骨破坏者可能由于肿瘤通过神经周围侵犯入眶。筛窦癌可见窦腔内中密度软组织肿块,眶内侧壁破坏,眶内软组织肿块与筛窦相连,眼球明显受压。
4.MRI。可从3种位置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T1WI为中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因MRI显示骨壁破坏不如CT,但可见上颌窦或筛窦肿块与眼眶内肿块相连,信号一致。MRI可明确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显示眼外肌及眼球受压移位。
四、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可分为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应根据肿瘤性质、大小、侵犯范围以及患者承受能力决定,当前多主张早期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包括术前放射治疗、手术彻底切除癌肿原发病灶,必要时可行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放疗、化学疗法等。首次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1.放射治疗
单独根治性放射治疗,只适用于对放射线敏感的恶性肿瘤,如肉瘤、未分化癌,但疗效并不完全满意。对晚期无法根治的患者,仅能作为单独的姑息性放射疗法。术后复发者也可行放疗。鉴于术后患者一般情况不如术前,故目前多主张术前放射治疗,使肿瘤周围血管与淋巴管闭塞、癌肿缩小,减少播散机会。
2.手术疗法
除少数体积小、表浅而局限的恶性肿瘤外,大多数需经面部作外切口或经口腔切口进行手术。
3.化学疗法
近年有研究发现,使用变压化学疗法可提高疗效。其原理用血管紧张素Ⅱ使癌组织的血流量增高而正常组织不变,此时给予化疗药物可增加癌灶内的药物浓度,之后再用血管扩张药降压,癌组织血流突然减少,使进入癌内的药不被血流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