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病因
1、发病原因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pylory,Hp)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Hp与胃MALT的发生有关,但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多数人认为环境,微生物,宿主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胃淋巴瘤的发生,Hp感染后可导致淋巴样组织在胃黏膜累积,出现B细胞滤泡,并常有淋巴上皮灶形成。
Hp相关的慢性胃炎中可出现单克隆细胞群,并在继发的MALT中持续存在,提示MALT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90%以上的胃MALT淋巴瘤存在Hp感染,Hp感染人群的淋巴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几个研究组证实,临床上清除Hp后,胃淋巴瘤获得缓解,但仅对早期黏膜和黏膜下层的MALT有效,这些现象均说明,Hp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
2、发病机制
基础研究发现,Hp不能直接刺激肿瘤性B细胞,而是通过刺激肿瘤区域内的T细胞促使肿瘤性细胞增生;Hp并不刺激非MALT区的T细胞,这可解释胃MALT保持局灶性的倾向。
也有部分伴有Hp感染的胃MALT淋巴瘤对去Hp治疗无效,发生在其他部位MALT的淋巴瘤并无Hp感染,这些现象说明MALT淋巴瘤的真正发病原因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MALT淋巴瘤可在胃的任何部位发生,最常见部位是胃窦,经常是多灶性的,在远离主要肿瘤灶的部位能发现镜下的肿瘤灶,这常导致术后复发,胃MALT淋巴瘤通常局限于起源组织,但有时呈现多黏膜灶浸润,如播散至小肠,甲状腺,腮腺等,内镜下可见较浅的浸润性病变,有时可见到一个或多个溃疡,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的组织学特征与Peyer袋相似,在相当于其边缘带区域,可看到淋巴瘤浸润反应性滤泡,弥漫播散到周围黏膜,最重要的特征是淋巴上皮灶,因肿瘤细胞侵犯,破坏胃腺体或隐窝而致,有诊断意义,肿瘤细胞形态变异很大,可与滤泡中心中央细胞,小淋巴细胞或单核样B细胞相似,常见某种程度的浆细胞分化,有时候仅靠形态学特点很难做诊断,结合免疫组化和PCR技术有助于诊断。
二、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的检查
1、内镜活检
对浸润型者应行多点活检,4~8点,每月1次,直至明确诊断,胃活检免疫组化检测Hp感染敏感,方便,PCR技术和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单克隆细胞群体,免疫表型,基因改变等可以帮助诊断,判断预后和随访。
2、CT可以发现胃壁的异常
并可发现胃周淋巴结,网膜淋巴结及邻近脏器受侵,以协助分期,超声内镜(EUS)可以精确观察胃壁侵犯范围和淋巴结受累情况,特异性90%~100%,敏感性39%~44%,CT与EUS结合,使得开腹手术分期已不必要。
根据临床的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外周血,骨髓象,生化,肝肾功,肿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血蛋白(ALB),B超等相关的检查。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平时隐匿,而且发展缓慢,当你感觉的时候就有点严重了。有不舒服时就应该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三、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吃什么好
1、食物要少而精:化疗期间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人食量较少。因此食物选择应是高质量蛋白质,高热量食品多样交替,坚持进食,病人因呕吐食物摄入量不够时,可从静脉辅助葡萄糖、氨基酸、蛋白等。
2、少食多餐,在三餐之外可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巧克力,面包干,蛋类制品。进餐时避开化疗药物作用的高峰。如静脉化疗最好空腹时进餐。
3、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医学研究证明,维生素C能增强细胞中间质功能,是阻止癌细胞生成扩散的第一道屏障。
适宜食物
菜花,蘑菇(鲜蘑)
忌吃食物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四、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的预防及护理
目前尚未完全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较为公认的是某些感染因素可能与某些类型淋巴瘤的发病有关。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最常罹患的恶性肿瘤就是淋巴瘤,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60~100倍;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鼻NK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HTLV?1病毒与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胃MALT淋巴瘤的可能病因;丙型肝炎病毒与脾淋巴瘤相关;鹦鹉衣原体感染与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发生相关,注意积极预防。
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护理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该及早发现及早去医院治疗。少食多餐,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多食用一些含有蛋白质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