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是什么
流行季节如有易感者接触患者后发生多汗、烦躁、感觉过敏、咽痛、颈背肢体疼痛、强直,腱反射消失等现象,应疑及本病。前驱期应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胃肠炎等鉴别。瘫痪前期病人应与各种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弛缓性瘫痪的出现有助于诊断。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顿挫型(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①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③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二、小儿麻痹症的中医治疗办法
钩藤、忍冬藤各9克,全蝎、牛膝、葛根、嫩桑枝、甘草各6克,秦艽、羌活、天麻、天竺黄各4.5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每日2次分服。紫苑、麦冬6克,黄芪15克,党参9克、当归身各9克,白芍、五味子、甘草各4.5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每日1剂,2次分服。鹅不食草60克,白酒500毫升。将鹅不食草放入酒中,密封浸泡3小时即可应用。用时以药酒搽患部20-30分钟,每日3-5次。荆芥、防风、乳香、没药、透骨草各9克,蒜把子1把。水煎,烫洗患肢,每日1次。烫洗后要盖被子出汗,避风。
桐油500毫升,当归30克,生地30克,白芷15克,乌头9克,黄丹90克,鹅不食草干粉60克,肉桂15克,血竭15克,三七9克。先把当归、生地、乌头用桐油煎至滴水成珠。去渣,再加黄丹,熬成膏药,稍冷后加入鹅不食草干粉、肉桂、血竭、三七,搅匀摊成膏药,上肢贴肩骨禺、天宗;下肢贴环跳。每贴用半个月。补骨脂、菟丝子、首乌、牛膝各10克,人参3克。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此方适用于后遗症期。锁阳、淫羊藿各10克。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适用于后遗症期。
三、小儿麻痹症的治疗办法有什么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隔离,至少到起病后40天,避免劳累,肌痛处可局部湿热敷以减轻疼痛,瘫痪肢体应置于功能位置,以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注意营养及体液平衡,可口服大量维生素C及B族,发热高,中毒症状重的早期患者,可考虑肌注丙种球蛋白制剂,每日3~6ml连续2~3天,重症患者可予强的松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滴。一般用3~5日,继发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呼吸障碍的处理:重症患者常出现呼吸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首先要分清呼吸障碍的原因,积极抢救,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对缺氧而烦躁不安者慎用镇静剂,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咽困难及早采用抗菌药物,防止肺部继发感染,密切注意血气变化和电介质紊乱,随时予以纠正。
促进瘫痪的恢复:患者应躺在有床垫的硬板床,注意瘫痪肢体的护理,避免外伤受压,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以防产生垂腕垂足现象,有便秘和尿潴留时,要适当给予灌肠和导尿。中药治疗,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呼吸障碍及吞咽困难的处理,循环衰竭的防治。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促进神经传导机能的药物如地巴唑,如兰他敏等,效果不显,目前很少应用,在热退尽,瘫痪不再进行时,及早选用以下各种疗法。卧床休息,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对症治疗,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瘫痪期,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延髓型瘫痪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入,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②每日测血压2次,如有高血压脑病,应及时处理。③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通气受损者,则需机械辅助呼吸。
四、小儿麻痹症疾病会有哪些危害
1、心肌炎:因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侵犯心脏所致,患者可出现发热、倦怠、全身酸痛等表现,然后出现心肌受累症状,如心悸、心前区隐痛、胸痛等。足内翻,小儿麻痹症可引起部分支配肢体的肌肉瘫痪,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平衡。支配足外翻的肌肉出现瘫痪,而支配足内翻的肌肉未瘫痪,造成足外侧无力,而内侧有力,便会形成足内翻,影响患儿站立和行走。呼吸系统异常,多发生于延髓麻痹后,可出现继发性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等疾病,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及胸疼等症状。
2、肢体瘫痪:与退热的同时,患儿出现肢体的瘫痪,而且多在夜间发生。因此,当早晨起身时父母才发现孩子的上肢或下肢出现瘫痪。此种瘫痪和脑部疾病引起的瘫痪相反,是弛缓性瘫痪。瘫痪的肌肉松弛无力,不能动弹。可以是双上肢、双下肢的全部瘫痪,但多数仅是一侧的下肢或上肢的瘫痪。也有少数患儿出现腹肌的瘫痪,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呼吸肌的瘫痪,引起窒息致死。由此可见小儿麻痹症的危害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