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症状
1.败血症:多发生在老人或新生儿中,有时伴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在成人和儿童中常伴发热,并多有寒战,患者热型不一,可为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等,可伴低血压或休克,患者多表现为白细胞增多,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偶尔报道有血小板减少症,出血,黄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大多同时有皮肤症状,如紫癜,出血性水疱,脓疱疮等。2.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均有严重基础疾病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肺癌为多,感染者常已在使用抗生素,并常有各种因素所致的免疫能力低下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应用,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以安置呼吸机最多,其他有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胸腔穿刺,动静脉插管,导尿,全身麻醉等,可有发热甚至高热,多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脓性或带血丝,但在老年人中症状较少甚至无症状,可有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感染可以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胸腔积液,休克和转移性病灶少见,X线表现不一,可以是叶性,支气管炎性,空隙性或混合性,可以为单叶病变,多叶病变或弥漫性双侧病变等。3.伤口感染:常见于烧伤创口,手术切口的感染,随着各种手术的开展,几乎各处都可有该菌感染,尤以胸骨纵隔和脊柱后方相对多见。4.软组织感染:在社区中感染的常见形式,如指甲下血肿,摔伤后软组织感染。5.心内膜炎:危险度最高的是静脉药瘾者,人工瓣膜术后,心脏手术后患。6.腹部感染:由于该菌的迁徙或肠道穿孔到达腹膜或其他脏器而发病,目前胃肠源性的感染中该菌渐受重视,尤其在肝移植相关性感染者中更为多见,其他如肝的气性坏疽,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败血症,胆石淤积所致间歇梗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不伴腹水或穿孔的继发于小肠梗阻后的腹膜炎等。7.泌尿道感染:从无症状性细菌尿到肾盂肾炎均有报道。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阴沟肠杆菌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等。9.眼部感染:眼部手术是常见诱因,白内障手术多在老年人中进行,因而成为此类感染常见原因。
二、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高,可有核左移,但免疫低下等机体反应较低者或老人和小儿等白细胞也可不高。2.尿常规:尿路感染时尿液混浊,白细胞>5/HP,可伴有红细胞,尿蛋白及管型等。3.病原学检查(1)细菌培养:血培养及骨髓培养阳性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后者阳性率更高,为获得较高的阳性率,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及寒战,高热时采集标本,反复多次送检,每次采血5~10ml,对已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采血时间应避免血中抗生素高峰时间,或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破坏抗生素的药物如青霉素酶,硫酸镁等或做血块培养,以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痰液采集后须在10min内接种培养,多次培养出同一种细菌,或作痰定量培养则临床诊断意义更大,痰标本接种培养前,最好先镜检痰标本的白细胞数和鳞状上皮细胞数,判定痰标本是否合格,为了避免口腔常存菌的污染,可从气管内吸痰,或用纤支镜从下呼吸道吸痰通过防污染毛刷取样作细菌培养,其他体液培养包括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或其他感染部位分泌物等培养,细菌培养阳性时宜进行有关的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供治疗时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2)细菌涂片:脓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瘀点等直接涂片检查,也可检出病原菌,对快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其他检查:鲎溶解物试验(Limuluslysatetest,LLT)是利用鲎细胞溶解物中的可凝性蛋白,在有内毒素存在时可形成凝胶的原理,测定各体液中的内毒素,阳性时有助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诊断,肺部感染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见片状或斑片状阴影,随着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将大大提高标本的阳性率,并可确定有否耐药基因存在。
三、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
1.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加强护理,尤其是口腔的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心、肺、肾功能等。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人血白蛋白(白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治疗严重创伤、烧伤等基础疾病,有助于保护和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对于肿瘤或白血病者,在放疗或化疗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从而减少阴沟肠杆菌内源性感染的机会。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中毒症状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及DIC者,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可给予短期(3~5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2.病原治疗:阴沟肠杆菌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染色体头孢菌素酶(AmpC酶),故耐药情况严重。阴沟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格门汀)、头孢呋辛的敏感率较低,均在25%以下,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他唑西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也不高,仅在35%~55%之间。在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
四、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保健
一、护理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二、保健1.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外伤及伤口感染,保护皮肤及黏膜的完整与清洁。2.做好医院各病房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勤洗手,防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慢性带菌的医护人员应暂调离病房并给予治疗。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出现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株的感染时,应及时调整治疗。4.在进行各种手术,器械检查,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等技术操作时,应严密消毒,注意无菌操作。5.积极控制,治疗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各种易导致感染的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