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阿丝虫病的病因
虫体微白色,呈半透明丝状,雄虫长30~34mm,宽0.35~0.43mm雌虫长50~70mm,宽0.5mm,常寄居于皮下与眼结膜下,可存活15年之久。微丝蚴长250~300μm,宽6~8.5μm,多在白天10~15时于患者外周血中出现,亦曾发现于尿、痰、脑脊液中,呈昼现周期性。
当中间宿主斑虻叮咬人体吸血时,微丝蚴可被吸入,约经7天在斑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当虻再次吸血时,感染期幼虫即自喙逸出至人体皮肤上,经吸血创口而侵入人体,在人体内约经1年发育成熟。
1、罗阿丝虫病的传染源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虽通常猿猴可感染罗阿丝虫另一种夜现周期型生理株,但它不能感染人体。
2、罗阿丝虫病的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为斑虻属,主要为分斑虻和静斑虻,俗称马蝇或红蝇。有人报告非洲曼蚊也可能为重要传播媒介。
3、罗阿丝虫病的易感人群
人对罗阿丝虫普遍易感。流行区因反复被传播性斑虻叮咬居民存在不同程度获得性免疫力。
二、罗阿丝虫病的症状
1.皮肤症状成虫移行于皮下结缔组织,由于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引起变态反应,在局部形成发展迅速的卡拉巴(calabar)肿即丝虫性肿块(亦称游走性肿块),可伴全身发热、局部剧痛、皮肤瘙痒。肿块直径5~10cm,或呈马蜂螫型游走性水肿,较一般水肿为硬,且有弹性,有时红肿状似丹毒,可发生于原发部位,也可迁延至其他部位,肿块持续2~3天,多见于前臂、手指间、大鱼际肌部及大腿、腓肠肌部、腰部等处,腹股沟部、阴囊部也可出现。成虫可从皮下爬出体外,也能侵入各脏器,如胃、膀胱等。偶有侵入声门裂或尿道内引起严重症状者。检查患部,皮下可摸到蠕动的条索状成虫,约1min移动1cm。在服乙胺嗪后很快游走于皮下后不动,持续治疗1~2个疗程,成虫即在该处死亡。如治疗中断,成虫可潜入深层,3个月后产生微丝蚴。
2.眼部症状多见。成虫常侵犯眼球前房,并在结膜下移行,引起不同程度的丝虫性结膜炎。患者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及流泪,并有痒感及异物感,分泌物少,无严重危害,但有些患者由此而引起焦虑性精神症。眼睑部皮肤可见转移性肿块,呈条索状。丝虫也可由一眼沿鼻根皮下到另一眼。丝虫在结膜下有时可停留2~3h,用手术方法较易取出。
3.其他部分患者可表现四肢近端关节痛,有的局部肿胀,活动障碍。
三、罗阿丝虫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罗阿丝虫病检查项目: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寄生虫检查的直接涂片法、血常规、尿常规。
外周血象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高达60%~90%。
所谓血象是指血液的一般检验(以往称为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是指对外周血中血液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医生根据血象可以对一些疾病做出基本的判断。例如,白细胞数目增高常见于感染、应激(如手术、创伤等)、急慢性白血病等,如果同时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或数目增多,多是细菌性感染;白细胞减低常见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血液病(如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症、骨髓纤维化等);嗜酸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过敏、自身免疫病和肿瘤,而嗜酸细胞减少常常是伤寒的表现。
四、罗阿丝虫病造成男性不育有哪些危害
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宽膀胱颈、先天性尿道瓣膜、尿道憩室或先天性脊柱裂。这些先天性疾病使得膀胱颈关闭不全及尿道膜部阻力增加,造成逆行射精。
2、医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各种膀胱颈部和前列腺手术,胸腰部交感神经切除术,腹膜后广泛淋巴结清除术及其它的盆腔手术,导致了神经根切除或损伤,使膀胱颈部关闭不全,发生逆行射精。据报道,成年男子在儿童时期作过膀胱颈部手术者,有83%可有逆行射精并发症;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的病人有40%可发生逆行射精。但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手术则发生率很低,可能是经尿道前列腺手术破坏了更多的膀胱颈部神经末梢,腰骶部神经的切除或损伤,发生逆行射精的约占53%。如果损伤广泛则更多的是发生不射精。
3、机械性因素外伤性及炎症性尿道狭窄由于尿道阻力增加,导致射精时精液受阻。外伤性骨盆骨折常可引起后尿道损伤导致狭窄,同时骨折片又可破坏膀胱颈部的结构,致膀胱颈关闭功能不良造成逆行射精。另外,长期排尿困难亦可使膀胱颈部张力下降,导致关闭无力。
4、疾病因素糖尿病可并发逆行射精,脊髓损伤可使患者丧失排精能力或逆行射精,发病率较高。
5、药物性因素服用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利血平、呱乙啶、苯甲呱及溴苄胺等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无力而出现逆行射精。
6、特发因素部分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