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症状
1.环状红斑型:占1/3,丘疹鳞屑型初为小丘疹,逐渐扩大成斑块,附有少许鳞屑,可呈银屑病样或糠疹样;环形红斑型初起为水肿性丘疹,渐向周围扩大,皮损中央消退,外周为轻度浸润的水肿性红斑,表面平滑或覆有少许鳞屑,但无明显毛囊口角栓,常呈环形或不规则形。愈后不留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持久性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脱失。2.非瘢痕性鳞屑丘疹型:占2/3,比环状红斑型更常见,初发时为红色小丘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斑疹,表面覆有细薄的鳞屑。颇似银屑病损害。大多数患者往往呈现为2型中的1型,但少数可2型同时存在。皮疹对称性、播散性分布,趋向融合,主要见于颧、颊、耳、手背、前臂及上胸部等暴露部位,也可扩散到上臂、肩及躯十侧面,而腰以下部位少见。约90%的病例发生光敏现象。本病病程慢性,皮疹可自然消退,但常在原处或它处复发,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长达30多年。本病不发生毛孔角质栓及萎缩性疤痕。约半数以上发生弥漫性非疤痕性脱发。药物(如双氢克尿塞和灰黄霉素)可作为诱发因素,可发生口腔溃疡、雷诺现象、关节痛、发热、肌痛及浆膜炎等症状。约有半数符合美国SLE的诊断标准,但内脏受累者少且较轻微,肾功能减退及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少见。病情稳定,很少发展为SLE,预后较佳。
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诊断
一、诊断要点:①皮疹对称分布于暴露部位;②基本损害为环状红斑或丘疹鳞屑性皮疹。光敏感明显;③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皮损消退后无萎缩及疤痕;④各系统及内脏可受累,但症状较轻微;⑤抗Ro及La抗体阳性。可发生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沉快,红斑狼疮细胞阳性,60%可有均质型抗核抗体及抗Ro抗体,40%抗La丑抗体,少数患者尚可出现抗双链DNA、抗核糖核酸蛋白(RNP)和抗Sm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及补体值降低,狼疮带试验在皮损处约50%~60%为阳性,非皮损处约30%为阳性。二、诊断:对青年妇女,有原因不明的低热、关节酸痛、乏力、白细胞减少时,应注意皮疹和光敏等现象,并进一步作抗体检查。目前一般仍采用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作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参考标准。内容包括:①蝶形红斑;②盘状狼疮;③光敏;④口腔溃疡;⑤关节炎:⑥浆膜炎;⑦出现癫痫等精神神经症状;⑧尿蛋白定量每日超过0.5g或有细胞管型;⑨血液学异常,主要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贫血改变;⑩免疫学异常,包括LE细胞阳性、抗dsDNA抗体滴度异常、抗Sm抗体阳性;抗核。
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治疗
治疗概要: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避免受凉、过劳、精神创伤。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仍为SLE的首选药,免疫抑制剂适用于重症、不宜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SLE患者。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可能有一定帮助。可依据辨证施治。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详细治疗:LE患者尽量避免日晒,外出时用遮光剂。避免受凉、过劳、精神创伤。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女性患者疾病活动期应避免妊娠。dLE及SCLE可视发病部位,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局限性皮损可用曲安西龙混悬液局部封闭。口服氯喹或羟氯喹或沙立度胺等,氯喹量0.25~0.5g/d,服用时间较长者需注意眼部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仍为SLE的首选药,一般采用泼尼松1mg/(kg·d),如剂量足够,3~5日内患者的发热、关节症状及浆膜炎症状可缓解。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最后以泼尼松lOmg/d长期维持。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暴发性肾炎、重症溶血性贫血等病情特别严重者,可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以甲基泼尼松龙0.5~1.0g/d静脉滴注,连用3日后改为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病情明显改善后逐渐减量维持。
四、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保健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保健饮食:1、忌食无花果、黄泥螺以及芹菜等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2、蘑菇、香菇等簟类及烟草尽量不要食用或少食用。3、豆制品应少食或禁食,豆制品含有雌激素,最好少量食用。4、活动少、消化功能差的病人,最好少吃或者不吃含脂肪较多的油腻食物。5、禁酒、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饮酒,不能吃生的葱姜蒜。6、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不吃甜食、含糖量高的糕点、甘蔗、甜菜。7、不能吃含盐量高的食物,每天控制食盐的总摄入量。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预防预防目前系指避免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复发,即延长缓解期而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嗜烟酒对银屑病患者尤为蕈要。另外,感冒、咽喉发炎会使疾病复发或加重,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心身健康是预防银屑病的关键。至于患者饮食的禁忌需因人而异,患者可视自己的皮肤反应而决定取舍。精神和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放松心情在预防中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