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 它的相关症状有哪些

导读:西红柿: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一、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护理

1、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多吃蔬菜水果,如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茄子:保护心血管、降血压,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三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等疾病,是心血管类疾病最佳保健食品。

2、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高糖。

忌高钾,应避免过多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土豆、香菜、蘑菇、橘子等,以防引起高血钾症。

忌豪饮。

忌高脂。

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不宜食用。

二、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有哪些症状

一、冠状动脉硬化

1、焦虑抑郁状态:以焦虑最为多见,患者易激动,紧张,恐惧等,常伴有抑郁情绪,大多发生在病程较长,个性悲观的病人。

2、幻觉妄想状态: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偶可出现幻听,常为议论性和命令性,妄想多为被害性。

3、意识障碍:有失神,晕厥发作,症状出现前常先有心前区轻度疼痛,后无力,恶心,继而出现黑蒙,短暂的意识丧失,常见于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时。

4、少数出现痴呆状态。

5、神经症状:可见癫痫样痉挛发作,脑卒中等(多为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

6、合并心力衰竭时,特别在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时,可出现明显的死亡恐怖感,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有的病人则出现失神,晕厥,眩晕等,在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和精神错乱状态。

二、心律失常伴精神障碍

1、脑衰弱综合征。

2、抑郁状态。

3、兴奋状态,患者手舞足蹈,用头撞墙等。

4、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意识模糊,此时患者烦躁不安,自言自语,可出现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但事后大多不能回忆,此外有失神发作,嗜睡状态等。

三、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精神障碍

1、脑衰弱综合征:多在病后1年内出现,表现倦怠,烦躁,气短,心悸,易激惹,情绪不稳,失眠,健忘,多梦,注意力集中困难,精神抑郁等,少数病人可出现强迫症状和癔症样发作,常为癔症样抽搐,情感不稳等。

2、意识障碍:随着心力衰竭的出现和加重,脑低氧明显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如脑缺血发作或晕厥,嗜睡,谵妄等状态。

四、幻觉和妄想状态,躁狂或抑郁状态,木僵状态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头晕,失神,晕厥和多汗等。

5、神经症状可有脑梗死,癫痫样痉挛发作或脑梗死合并癫痫,小脑舞蹈症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6、症状分期:第1期以神经衰弱综合征为常见,次为脑缺血发作,癔症样症状或舞蹈症等,第2期晕厥或幻觉,妄想,木僵,癫痫样痉挛发作,脑梗死等,第3期昏睡,谵妄或错乱以至昏迷。

三、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本病以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既以病因治疗为主。临床上在采取相应的病因疗法后,大多数病例的精神障碍可得到缓解。

2、精神障碍的处理:由于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同时躯体疾病的改善也需要一个过程,故在治疗开始须同时应用相应的精神药物以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原则与功能性精神疾病不同。首先剂量宜小;其次充分考虑药物的副反应和禁忌证,选用同类药品中副反应较少者;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具体可根据不同症状,在不影响心功能情况下,采用相应的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如焦虑、抑郁时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时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一般不宜使用酚噻嗪类药物,要选用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氟*醇、氯氮平等;以意识障碍为主时,既要控制运动兴奋,又要注意防止药物对意识障碍的影响,而采用对意识和镇静作用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氟*醇或利培酮等。

3、支持疗法:如以意识障碍为主,则需同时施行支持疗法,包括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的补充。

4、心理治疗:应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但一般需在急性期缓解后或等意识障碍恢复后,患者能接受时在施行。心理治疗手段视精神障碍的种类而定,如抑郁、焦虑、恐惧等以个别、言语性解释、保证为主;对有幻觉妄想的病人,症状的解释需审时,往往需要等待药物起效后,或患者在稍能接受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引起反感或抵触而拒绝治疗,结果会事与愿违;对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缄默、木僵、孤独、退缩者,要加强行为训练;对那些遗留的痴呆、人格改变者心理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对A型行为用行为治疗来矫正,如放松训练等。行为方式的改变不仅可预防冠心病的复发,且可降低血糖、血脂。冠心病的康复阶段是一个充满应激的时期,对冠心病的预后有极大影响,要做好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再调整和再适应,这是防治本病的重要举措。但心理治疗在早期合并应用时可减少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的发生率,于清汉(1995)报道一组对照研究中,合并心理治疗组,精神障碍的缓解率为75.9%,遗留人格改变者为5.1%,智能障碍者6.9%,而不合并心理治疗的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69%,10.6%,9.8%。

四、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如何预防

1、防发病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一级预防最基本的措施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级预防的重点有3个:干预血糖,干预血压,干预血脂。

2、防事件保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预防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脑卒中等可能致残,致死的严重事件。

3、防后果发生ACS等严重事件后,及早识别,及早干预,挽救心肌,挽救生命;这里要送大家一句警言:“有胸痛上医院”,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为胸痛,急性心肌梗死半数以上无先兆,而以突发的胸闷,胸痛为表现,从血栓形成到血管供应的心肌组织坏死,动物学实验是1h,在人身上最晚是6~12h,所以我们心脏科医生最重要的理念是“命系1h”,这就是医学上常说的“时间窗”--即抢救的黄金时间,时间窗没抓住,病人将付出致残,致死的代价,溶栓要求在到达医院后半小时内进行,PTCA要求在到达医院后60~90min之内进行,如能在起病1h内血运重建,则心肌几乎不发生坏死。

4、防复发二级预防,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于已获救的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存活者,最重要的是二级预防—防复发,这是再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危人群,一级预防是没发病去防病,那么二级预防就是已发病后防止第2次复发,已有充分的临床实验证据表明,二级预防的五条防线具有重大意义。

5、防治心力衰竭由于早期干预的成功,使越来越多的心梗,脑卒中的患者存活下来,一般慢性心衰是从心梗后10~15年的一个常见归宿,因为慢性心衰预后差,花费巨大,已成为全球性最沉重的医疗负担,目前对慢性心衰有很多新的治疗,药品相对便宜,但住院费用高,因为慢性心衰病的病程相对较长而压床,所以大医院不愿收,病人不愿住,慢性心衰的用药需逐渐调整剂量,需相对固定的医生负责个体化的系统治疗过程,我们设想的模式是在大医院建立心衰门诊,为每一位病人建病例档案,与社区的电子病历形成联网,设家庭病历,对每位患者病情实施监控,其治疗费,住院费可控制在最低消耗水平,这个家庭病房的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做得很好,如丹麦早期医院很多,后来养老院多了起来,再后来医院和养老院都少了,患者特别是一些慢性的重病患者回归社会,回归了家庭,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整合出首都心血管总体防治规划可以省很多钱,用最小的代价,最高的质量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