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检查
一、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严重病例白细胞降低到4×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减少。二、细菌培养血培养和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血培养阳性率可达45%~85%,尤其是早发型败血症和疾病早期未用过抗生素治疗者较高,尿培养和病灶分泌物的培养有时也可阳性。三、脑脊液检查若新生儿败血症经正规治疗48h以上无效者,或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有中毒症状,经治疗后病情恢复不顺利,且无原因解释者,应及早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1、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混浊或毛玻璃样,也可血性,少数可清晰;白细胞计数>20×106/L,多形核细胞所占百分值>60%;压力>2.94~7.84kPa(30~80mmH20),潘氏实验常阳性。2、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1.5g/L,若>6g/L,则脑积水的发生率高;葡萄糖<1.1~2.2mmol/L,或低于当时血糖的50%;氯化物<100mmol/L;乳酸脱氢酶(LDH)>1000U/L,其中LDH4、LDH5升高、LDHl、LDH2降低。3、脑脊液涂片及培养检查:大肠埃希杆菌和GBS涂片易找到细菌,阳性率分别可达61%~78%和85%,培养阳性有助于确诊。4、脑脊液免疫学检测:用已知抗体检测相应抗原,如乳胶凝集(LA)试验、对流免疫电泳(CIE)、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等。5、聚合酶链反应(PCR):最近有报道表明,PCR可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较为精确的病原菌诊断依据。
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预防
1.做好产前保健每个孕妇均应做好产前保健,避免感冒等发热性疾病。2.防止围生期感染(1)生产过程中严格消毒:实行新法接生,严格消毒接生人员的双手及接生用具等。(2)注意皮肤、黏膜护理:产后应注意新生儿皮肤护理,防止脐部被水或尿液浸湿,浸湿后要及时消毒处理。护理好新生儿的皮肤、黏膜,防止损伤和感染。小儿啼哭不要让泪水流入外耳道,如流入应及时处理。防治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感染,及时治疗鼻窦炎、中耳炎和新生儿脐部感染等。(3)减少感染机会:注意小儿与有感染的人员隔离,减少感染机会。(4)母乳喂养:进行合理喂养,以增强新生儿抵抗力。3.主张对明确诊断败血症的患儿应常规性作脑脊液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化脑。积极治疗败血症也是预防措施。
三、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
1、脑室炎脑室系统及其周围的炎症。以化脓性脑室液为特征,较一般颅内感染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脑室炎是一种以脑室内液细胞增多(100个以上的多形核白细胞)、糖降低及脑室内液出现细菌为特征的感染。它好发于G-杆菌性脑膜炎的早产儿,脑室内异物存留的病人如脑室心房/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外引流术及穿通伤,以及脊膜膨出的儿童。其中以分流引起者最多见。其发生率可达65%~90%,甚至100%。年龄愈小、化脑的诊断和治疗愈延误者,则发病率愈高。临床表现可有患儿经常规治疗后,疗效和化验结果不见好转;病情危重、频繁惊厥、出现呼吸衰竭或脑疝,脑脊液培养出少见细菌(大肠埃希杆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等),颅内压增高,已排除硬脑膜下积液及化脓性脑膜炎复发者,确诊必须行脑室穿刺术取脑脊液检查。2、硬脑膜下积液硬脑膜下积液是指头部外伤后硬脑膜下腔大量液体积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或偏瘫、失语。前囟饱满或隆起;硬脑膜下穿刺有黄色液体>1ml;颅骨透照及头颅CT、有助诊断。
四、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保健
一、护理护理保健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能进食时静脉补液,早期严格控制输液量(一般可用70%的维持量),因病初常因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液体潴留而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且常伴有脑水肿。2、输新鲜血或血浆:每次10ml/kg,根据病情可少量多次应用。二、饮食适宜食物槐树芽,荠菜根,荸荠粉忌吃食物干腌菜,螺丝菜,芝麻叶,熟石膏粉(食用)1、做好产前保健:每个孕妇均应做好产前保健,避免感冒等发热性疾病。2、防止围生期感染:(1)生产过程中严格消毒:实行新法接生,严格消毒接生人员的双手及接生用具等。(2)注意皮肤,黏膜护理:产后应注意新生儿皮肤护理,防止脐部被水或尿液浸湿,浸湿后要及时消毒处理,护理好新生儿的皮肤,黏膜,防止损伤和感染,小儿啼哭不要让泪水流入外耳道,如流入应及时处理。(3)母乳喂养:进行合理喂养,以增强新生儿抵抗力。(4)减少感染机会:注意小儿与有感染的人员隔离,减少感染机会。3、积极防治新生儿败血症:一旦发现有感染灶应迅速治疗,使用抗生素并处理局部感染部位,积极防治新生儿败血症,防止细菌侵入脑膜引起化脓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