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饮食禁忌
黑木耳影响凝血脑出血患者慎吃
黑木耳有活血的功效,它能降低血黏度,并能防止血小板凝集于血管壁,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和冠心病,是一种天然抗凝剂。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有出血倾向的病人,不宜用木耳进补。比如,发生脑出血后的人要少吃木耳,尤其是在脑出血发病后的前3个月内更要注意,即使脑出血康复后,也不能大量食用。另外,在手术及拔牙前后,也要避免大量吃黑木耳,咯血、便血、鼻出血等患者也不宜食用。
血脂异常的人,常吃木耳能起到食疗的作用,但只能作为药物治疗外的辅助手段,每周吃2—3次即可。
脑出血患者遇到四种食物要“管住嘴”:
第一、不吃生冷食物
因为生冷食物进入胃肠后,会对肠胃造成突然的刺激,使肠胃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加重病情,甚至诱发脑溢血。
第二,不吃含盐量高的食物
脑出血患者要为了自身的健康要限制对食盐的使食用量,尽量做到低盐饮食,在饭菜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就可以。
第三、限制食用动物脂肪
因为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所以说胆固醇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患者要限制食用。
第四、限制食用甜食
脑出血患者饮食禁忌尤其要提醒患者这点,不要吃糖分含量高的补品,限制精制糖的摄入量,对于点心、饮料最好是不要食用。
另外如果家中有脑出血患者,日常的炒菜用油要用植物油,少让患者吃蛋黄,因为这里面的胆固醇含量很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也是脑出血患者饮食禁忌中的重要一条。
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因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
1、高血压:高血压是高血压脑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在血压骤升时,薄弱的管壁处就容易破裂出血。当然血压是脉冲性传导的,出血发生后的管壁破裂口处会形成血栓,管壁也因血肿压迫而变得狭窄,血流阻力增大,出血多自行停止。
2、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出血80%在幕上,20%在幕下,大脑半球的出血以基底核和视丘最常见,其次为脑干和小脑,脑出血后血肿多沿白质纤维方向扩展,出血后早期神经组织所受的影响主要是以受压,分离及移位为主,壳核出血多系豆纹动脉出血所致,其中以外侧豆纹动脉出血为常见,出血后血肿多向外囊方向发展。
内侧豆纹动脉出血后往往向内囊方向扩延,豆状核出血,血肿往往较大,使大脑半球体积增大,该侧大脑半球肿胀,脑回扁平,脑沟狭窄,病侧尚有扣带回疝入大脑镰下及海马钩回疝入小脑幕切迹,海马钩回疝造成脑干及同侧大脑后动脉和动眼神经受压,同时中脑及脑桥的正中旁小动脉由于移位而断裂,引起中脑及脑桥出血。
有时血肿从大脑半球向下内侧发展破入视丘及中脑,血肿也可破坏尾状核而进入侧脑室,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聚集于小脑腹侧的中部和外侧孔附近以及基底部的蛛网膜下腔,若出血在小脑半球则该半球增大,往往压迫脑干,亦容易破入蛛网膜下腔,丘脑出血多因大脑后动脉深支——丘脑膝状体动脉及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出血,出血后血液可向内囊及脑室侵入,丘脑出血血液侵入脑室的发生率可高达40%~70%。
脑干出血最常见于脑桥,往往自中间向两侧扩大,或向上侵入中脑,亦常破入第四脑室,小脑出血多源于齿状核,主要是小脑上动脉出血,小脑后下动脉及小脑前动脉也可是出血来源;小脑半球出血后,可跨越中线累及对侧并侵入第四脑室,扩展到小脑脚者也不少见。
通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20~30min即可形成血肿,出血逐渐停止。出血后6~7h,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血清渗出及脑水肿,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继发性改变不断加重,甚至发生恶性循环,因此,血肿造成的不可逆性脑实质损害多在出血后6h左右。
三、高血压脑出血的症状
高血压脑出血以50~60岁的高血压病人发病最多,通常在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排便,屏气用力或精神紧张时发病,脑出血前常无预感,突然发生,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展到高峰,经较长病程发展到严重程度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范围,机体反应,全身情况等各种因素而定,一般在发病时常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随即频繁呕吐,收缩压达180mmHg以上,偶见抽搐等,严重者常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内神志转为昏迷,伴大,小便失禁,如脉率快速,血压下降,则为濒危征兆,临床上常按出血部位分类描述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
1、壳核,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多损及内囊,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出血对侧的肢体发生瘫痪。
患者早期瘫痪侧肢体肌张力,腱反射降低或消失,以后逐渐转高,上肢呈屈曲内收,下肢伸展强直,腱反射转为亢进,可出现踝阵挛,病理反射阳性,为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偏瘫,出血灶对侧偏身的感觉减退,针刺肢体,面部时无反应或反应较另一侧迟钝,如病人神志清楚配合检查时还可发现病灶对侧同向偏盲,若血肿破入侧脑室,甚至充填整个侧脑室即为侧脑室铸型,其预后不良。
2、脑桥出血:常突然起病,在数分钟内进入深度昏迷,病情危重,脑桥出血往往先自一侧脑桥开始,迅即波及两侧,出现双侧肢体瘫痪,大多数呈弛缓性,少数为痉挛性或呈去皮质强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两侧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为其特征性体征,部分病人可出现中枢性高热,不规则呼吸,呼吸困难,常在1~2天内死亡。
3、小脑出血:轻型病人起病时神志清楚,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肢体常无瘫痪,但病变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当血肿逐渐增大破入第四脑室,可引起急性脑积水,严重时出现枕骨大孔疝,病人突然昏迷,呼吸不规则甚至停止,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4、脑叶皮质下出血:症状与血肿大小有关,一般出现头痛,呕吐,畏光和烦躁不安等症状,相应的脑叶神经缺损表现也比较突出,血肿扩大,颅高压症状明显。
5、丘脑出血:发病后多数患者出现昏迷及偏瘫,丘脑内侧或下部出血者可出现典型的眼征,即垂直凝视麻痹,多为上视障碍,双眼内收下视鼻尖;眼球偏斜视,出血侧眼球向下内侧偏斜;瞳孔缩小,可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眼球不能聚合以及凝视障碍等,出血向外扩展,可影响内囊出现“三偏”征,丘脑出血侵入脑室者可使病情加重,出现高热,四肢强直性抽搐,并可增加脑内脏综合征的发生率。
四、高血压脑出血如何急救
1.院前急救
立即将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并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在尽可能不改变患者体位的情况下,将患者平抬上担架。保持平稳,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病情变化,应立即急救。
2.途中监护
(1)心电监测:使用除颤监护仪通过胸部综合导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示波的图形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严重心律失常波形,及时发现并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控制静脉输液速度。
(2)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尽早解除呼吸用难,清除口腔凝血块、呕吐物、分泌物,有义齿的患者应取下义齿使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及抽搐的患者应放开口器,以顺利清除口腔、咽部内凝血块、呕吐物。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夹,并积极给予吸氧,或应用机械通气,改善自主呼吸微弱患者的缺氧状态。同时对呼吸困难者,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对躁动者应禁用*类药物,以免引起呼吸抑制。如患者呼吸已停止或自主呼吸无效,迅速行气管插管,并牢固固定。
3.急诊急救
(1)患者发病后,一旦确诊,应尽早作CT扫描,判断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是降低脑出血死亡的关键措施。
(2)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发病后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保持环境安静、通风。室温维持在18~20℃,湿度维持在50%-60%,光线柔和,避免一切精神干扰。患者的头部可置冰枕,抬高15°~30°,并偏向一侧,口稍向下,以利于口涎及呼吸道分泌物等的自然引流,切忌无枕仰天平卧,可在两侧颈动脉处放置冰袋。这样可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及脑组织代谢。
(3)立即给予吸氧,氧流量为2-4L/min,以增加血氧含量,减少脑缺氧。同时注意导管通畅,一般采用鼻塞给氧,观察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和痰鸣音,勤吸痰。观察有无舌后坠,可用舌钳将舌头向外拉。观察有无呼吸道阻塞症状,必要时宜早期行气管切开。
(4)立即应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脉滴注,以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细胞不可逆损伤。一般30分钟内输注完毕。
(5)降低过高血压,维持合理血压,控制收缩压150~17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100mmHg,以保证脑、肾、心的有效灌注,避免再次脑出血。
(6)对有躁动或抽搐者,立即给予镇静,以免加重脑部缺血、缺氧,避免患者剧烈咳嗽、打喷嚏、躁动或用力排便,防止一切可使颅内压和血压增高的因素。
(7)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在起病的72小时内原则上禁食,3日后待病情稳定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质的流质饮食,加一定量水分,热量应保持每日5020-6276kJ。静脉补液量太多会加重脑水肿,太少又可产生水电解质紊乱,应以胃管内补充水分为宜。通过插胃管以及时观察胃出血情况,若有消化道出血不能进食者,应经常抽出咖啡色胃内容物,抽空后注入氢氧化铝凝胶,以保护胃黏膜或应用止血药、西眯替丁或1%肾上腺素溶液。
4.急诊监护
(1)监测意识变化:意识状态是脑出血的重要观察项目,标志着脑组织损伤的轻重。轻者可呈I-Ⅳ级,重者呈V级、Ⅵ级,可观察角膜反射、针刺皮肤或压眶卜神经等反应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2)监测瞳孔变化:瞳孔变化也是脑出血病情变化的重要指征,是诊断脑水肿、脑疝的重要标志。发生小脑幕切迹疝,可压迫患侧动眼神经,出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双侧瞳孔缩小,表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往往是晚期脑疝和临终征象。
(3)监测生命体征:脉搏、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提示颅内压升高;呼吸不规则,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昏迷加深,提示有枕骨大孔疝;病灶侵及下丘脑及脑干,可致中枢性高热,高热时应做好物理降温,如头部冰枕或应用冰床降温。
5.其他
观察大小便、尿量及颜色。昏迷患者有大小便失禁,尿失禁应立即无菌导尿,留置导尿管,每日用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1-2次。观察尿的颜色,有无血尿等,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观察有无呕吐、呕吐方式、次数及内容物。呕吐呈喷射状或次数频繁,提示颅内压升高,呕吐咖啡色内容物说明有消化道出血伴颅内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