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舌管囊肿的饮食禁忌
1、碘:为甲状腺素之成分,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给予碘化合物,可以增加甲状腺素贮存量并减少释出,但是过量会影响抗甲状腺素治疗食物中来源:海带、海产为其主要来源,另外绿叶蔬菜中、肉类、蛋类、乳类、五谷类、添加碘的食盐中也有一些含量。
3、热量:因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会使身体新陈代谢率提高,所以每天可增加所需的热量。
4、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茶、咖啡、香烟、酒。另外辛辣的食物也是尽量不要吃的,比如火锅之类的食物等等,所以尽量是以清淡一点的食物为主的。
5、维生素:因为热量提高,所以维生素B群需求也增加,要注意补充,所以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是比较首选的食物,对于治疗疾病也是有帮助的。
二、甲状舌管囊肿的症状
一、诊断步骤
(一)病史采集要点
甲状舌管囊肿为出现在颈部正中的隆起性软性肿块。前者较小(约蚕豆大小),发生在舌骨水平的颈中线,能随吞咽上下活动;后者常较大(约鸡蛋大小)多见于颈侧部的动脉三角区,常有波动感。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儿童,易感染而有疼痛感,也有以瘘管形式表现者,即位于舌骨水平皮肤上见一小口,常流出少量清亮液体。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
观察全身情况一般无异常,少数长期感染的儿童,注意检查病人的生长发育及营养情况。
2.局部检查
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于在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任何部位,偶有偏一侧,单个,生长缓慢,呈圆形,质软,界限清楚,与皮肤无粘连。位于舌骨以下的囊肿与舌骨体相连,可随吞咽或伸舌动作而移动。甲状舌管瘘常有反复感染及手术切开史,并形成一个难以愈合的瘘管,原发性甲状舌瘘可扪及一坚韧条与舌骨体相连。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如手术范围较大者,需在术前行血常规和术前常规生化、肝肾功能检查。
2.影像学检查
可行B超检查了解囊肿性质。
经瘘管行碘油造影,对明确瘘道的行径及分支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轻深在的囊肿,或合并感染后与周围组织粘连难以确定肿物性质时,应行CT或MRl检查。
二、诊断对策
(一)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较明确。
(二)鉴别诊断
1.异位甲状腺
常位于舌根部或舌盲孔的咽部,呈瘤样突起。表面呈蓝紫色,质软,病人常表现典型的“含橄榄”语音,行131I扫描可见异位甲状腺部位有核素浓集。
2.下颌下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有时大时小改变,抗生素治疗有效,口内有慢性炎症病灶。
3.口底部脉管瘤和脉管畸形
脉管瘤和脉管畸形质地都较软,界限没有甲状舌管囊肿清晰。
三、甲状舌管囊肿怎么治疗
甲状舌管囊肿的预防:
1.观察术后出血、肿胀和呼吸情况。
2.注意口腔清洁,漱口时不要用力过大。
3.预防感染,术后给抗生素。
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对策:
一、治疗原则
甲状舌管囊肿及甲状舌管瘘应择期行手术彻底切除。
二、术前准备
1.需排除常规的手术禁忌证,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
2.术区清清洗、备皮。
3.局部合并感染者应控制感染后行手术。
三、术后观察及处理
(一)一般处理
伤口保持清洁,颜面部张力小的部位5~7天拆线,张力大的部位7~10天拆线。观察引流情况,引流片放置24~48小时后拔除。
(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感染迹象应加强抗感染治疗。如术后出现复发或再次形成瘘管,多由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关,需控制感染后择期再次手术切除。
四、甲状舌管囊肿的检查
1.B超检查
超声表现为囊肿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囊壁较薄,囊内多为透声好的液性暗区,少数有线状分隔回声。合并感染时囊壁可增厚、不光滑,液性暗区内可见细弱光点回声。个别囊壁上可见乳头状结节回声,可能为甲状腺组织的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为囊性无回声暗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周边可探及血流及频谱,并以此可区别肿大的淋巴结及异位甲状腺等。
2.CT检查
可了解肿物的性质、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诊断标准:典型的发病部位:病变位于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多分布在舌骨上下,与舌骨关系密切;典型的CT征象:圆形或扁圆形液性密度影像,囊壁多光滑完整,合并感染时可见囊壁毛糙,形成瘘时则形态多不规则;增强扫描:病变多无强化,合并感染时囊壁可有明显强化;间接征象:邻近的组织结构可受压移位变形;壁结节:表现为自囊壁向腔内的小丘状突起,基底多较宽,增强时可有强化。
3.放射性核素显像
对本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可评估囊肿或者瘘管的大小,了解有无有活性甲状腺组织的存在,并有利于与甲状腺肿物鉴别。
4.碘油造影
可明确甲状舌管瘘管的走行,但目前临床上较少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