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菌性角膜炎的症状
1.起病缓慢、病程长,常在伤后数天内出现角膜溃疡,病程可持续达2~3个月。刺激症状较轻。
2.眼部有轻中度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和视力下降。
3.前房积脓,特别是在早期,常为本病的特征之一。早期积脓呈白色,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则呈淡黄色,质地黏稠不易移动,很难分清溃疡、脓肿或积脓,脓液内常含真菌。角膜后沉降物常为棕灰色粉末状、颗粒状或淡黄色浆糊状。
4.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其形态不一致。早期溃疡为浅在性,表层有点状结节样浸润,呈灰白色或乳白色混浊;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不平,与健康角膜界限清楚。坏死组织无黏性,易取掉。深在型溃疡,除自觉症状较重外,表现形似”匐行性角膜溃疡”,溃疡面平而粗糙,呈“舌苔”或“牙膏”状,高起于角膜表面。基质有菌丝繁殖,浸润较为致密。在溃疡向深部发展时,坏死组织脱落,角膜穿孔,或出现“露水”现象,可推测前房已消失。
5.病灶表面物质易于刮除。
6.严重者角膜变薄、穿孔,也可发生真菌性眼内炎。
二、真菌性角膜炎的检查
1.刮片检查
(1)取材:表面麻醉(最好应用0.5%丙氧苯卡因,因该药较其他表面麻醉剂的抑菌作用轻)后,用圆刃刀片从病灶深部或边缘刮取组织。
(2)染色法:常用的方法有革兰染色法、Giemsa染色法及KOH湿片法,有时也可采用特殊真菌染色法(Gomorimefhenamine),其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55%、66%、33%及85%。革兰染色最为简单,真菌呈革兰阳性(深紫色),其他组织为阴性(红色)。KOH湿片法是利用KOH溶解刮片中的非真菌杂质而显示菌丝,有报道同时加入亮绿、甲绿或墨水染色(10%氢氧化钾和墨汁以9∶1的比率混合而成的混合液)能增加对比度,光镜下可见真菌细胞壁有墨水或绿色小颗粒附着,而胶原纤维及炎性细胞则未着染,对比强烈,容易识别。缺点为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最近有人采用caleofluor-white染色(CFW染色),此染色剂能与真菌细胞壁的壳多糖和纤维素紧密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真菌显示强烈的深绿色。
2.真菌培养刮片检查简单而迅速,但只能确定是真菌,而不能鉴别真菌菌种及进行药敏试验,因此,还必须进行真菌培养。
三、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1、局部应用的抗真菌类药物,包括多烯类(如0.25%两性霉素和5%匹马霉素滴眼液)、咪唑类(如0.5%咪康唑滴眼液)和嘧啶类(如1%氟胞嘧啶滴眼液或眼药膏)。由于抗真菌药物较难透过眼组织,使用抗真菌滴眼液时,应频繁点眼,通常为每小时1次,且在临床治愈后,仍应维持点眼一段时间,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还可结膜下注射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0.1mg或咪康唑5~10mg,每日或隔日一次。在点眼的同时,可使用全身抗真菌药。如静滴咪康唑10~30mg/(kg·d),分3次给药,每次用量一般不超过600mg,在30~60min内滴注。
2、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应使用l%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药膏扩瞳。本病忌用糖皮质激素。
3、对药物治疗无效,角膜即将穿孔、或已穿孔者,可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中应尽量切除感染的角膜组织,术后选用敏感的、毒性较低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以防止感染复发。手术方式包括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和角膜移植术。
四、真菌性角膜炎的保健
真菌性角膜炎的保健
护理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剪指甲。
2、不要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更换隐形眼镜时要小心。
3、与急性结膜炎的预防相同,主要是切断传染源与注意眼和手的卫生。
4、禁止患者在公共场所洗浴、游泳。
5、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药物内服及针刺也有一定作用。
6、多吃一些具有寒性与清热泻火作用的食物与水果,如茭白、冬瓜、苦瓜、鲜藕、甘蔗、香蕉、西瓜等等。
适宜食物
苦瓜,茭白,冬瓜
忌吃食物
饮食
多吃一些具有寒性与清热泻火作用的食物与水果,如茭白、冬瓜、苦瓜、鲜藕、甘蔗、香蕉、西瓜等等。
真菌性角膜炎的预防
眼角膜外伤及药物的滥用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避免眼角膜外伤,禁止滥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对于长期局部需要应用激素的患者应做好监测,是预防本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