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治疗胃下垂的药物 引发胃下垂的原因引发胃下垂的原因胃下垂的常见症状

导读:饭后松皮带不少人在吃完饭之后觉得很撑,都喜欢放松皮带扣,这样就会觉得自己的肚子很舒服,减少胃的“工作压力”,实际上吃多了放松皮带扣会造成腹腔内压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

一、引发胃下垂的原因

1、饮食不规律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工作或是其它的原因导致生活不规律,不少人长期不吃早,到了午饭的时候就随便应付一下,晚饭时又呼朋唤友胡吃海喝,这种不规律的饮食对胃粘膜的健康不利,也易产生胃下垂。另外,长期喝酒也会减损胃的自我修复功能,出现胃下垂。

 2、吃东西太快

在吃饭的时候速度太快太急,这样让食物没有消化的时间,不少人在吃的时候狼吞虎咽,往往吞到肚子里,胃肠来不及消化,自己觉得不够饱又再吃一碗,当你感到饱时,已经过量了。

3、经常暴饮暴食

很多人由于吃下去的食物已经超过了胃本身的容积,这样就会让食物在短时间内不得消化,从而破坏了胃部的正常运动规律,经常吃撑会出现腹胀,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引发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4、过度减肥节食

若是人体过于消瘦,这样身体内腹壁就会出现松弛、腹肌薄弱,这样也会引发胃下垂。女性减肥若是过度的话,对胃部健康的损害很大,容易引起胃部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下垂。

5、饭后松皮带

不少人在吃完饭之后觉得很撑,都喜欢放松皮带扣,这样就会觉得自己的肚子很舒服,减少胃的“工作压力”,实际上吃多了放松皮带扣会造成腹腔内压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

二、胃下垂的常见症状

例如身体的体形发生变化,食欲也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伴随有服用的情况,在吃饱或者是行走比较多的时候这些症状更加的明显。具体的胃下垂的症状如下:

1.日常身体出现了上腹不舒服的情况,例如感觉到腹部有肿胀以及沉重感觉,甚至有些患者还感觉有压迫感;

2.腹部出现疼痛,这个时候的疼痛感觉并不是一阵一阵的疼痛,而是持续性的隐隐作痛。并且这种疼痛的主要时间在吃饭之后,这和食量具有直接的关系。日常如果吃得越多,那么疼痛的时间就越长,而且痛苦的程度也会加剧。除此之外,疼痛的原因和日常活动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吃完饭之后立即运动,那么疼痛的情况也会加重;

3.在饭后会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特别是在进食比较多的时候更加容易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主要是由于如果一次性吃了大量的食物,那么就会加重胃壁韧带的牵引力,这样就会导致出现疼痛的情况,并且还伴随有恶心想吐的情况;

4.一般情况下胃下垂的患者还伴随有便秘的情况,并且还属于顽固性的便秘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横结肠下垂,这就导致结肠肝曲,大便以及身体废弃物通过更加的缓慢以及困难,所以就出现了便秘的情况;

5.胃下垂的患者精神状况也会发生改变。这是由于胃下垂的各种症状以及危害会长期折磨患者的身体,导致身体还有精神所需要承担的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头晕、失眠、反映迟钝以及精神过于忧郁的情况,对于身体健康非常的不利;

6.研究发现,患有胃下垂的患者体型都是比较瘦长的,这和肠胃不健康具有非常直接以及密切的关系。一般胃下垂的患者,站立的时候会发现上腹部出现凹陷的情况,而下腹部则会隆起,并且震动之后有明显的水声,同时腹肌也比较的松弛,皮下脂肪比较的少,肌肉的张力也会下降。除此之外,触碰到下腹部进行按压,会出现明显的疼痛。

7.除了我们上面所介绍的胃下垂的症状之外,日常患者还有可能出现低血压、站立性昏厥以及心悸的问题,严重威胁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

8.研究还发现,少部分的胃下垂患者还会出现关节松弛的毛病。

三、治疗胃下垂的方法

胃下垂的详细治疗:

一、治疗原则

加强营养、促进消化、增强胃肠动力、减轻症状、强化体质。

二、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由于胃下垂病人与胃张力低下和无张力有关,且胃明显移位,引起胃容量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因此,病人的饮食调养非常重要。注意每次进餐量不宜过多,要少食多餐,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并细嚼慢咽以利于食物消化嗳收,餐后不宜马上运动和直立,要休息30-60min。多进食质地软、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食质地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生排、炸肉丸、炒花生、蚕豆等,忌饮含咖啡、酒精的液体食品。另外,要循序渐进地加强锻炼,尤其是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一般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强化体质,增加腹腔内脂肪,加强腹肌力量。

(二)药物治疗

1.促进食物消化可适当口服促消化药物.增强脂肪、蛋白等成分的吸收,以改善病人的营养,增加腹腔内脂肪,具体有以下几种药物,可酌情选用:

①达吉腔囊:其成分为6种消化酶和熊去氧胆酸,既可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又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功能,常用剂量为2粒,饭前口服,3/日;

②康彼申片:其成分为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以及米曲酶中提取的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可促进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常用剂量为2片.饭前口服。3/日;

③多酶片:为多种消化酶的复合物.主要为魄酶、胃蛋白酶及淀粉酶,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作用较强,可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舍物的消化嗳收,注意在饭后2—3h后口服,以免胃酸减弱药物教果,或者可与碳酸氢钠片同时口服;

④乳酸菌素片:为乳酸菌体细胞外基质蛋白,经干燥处理后的成分,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遭的消化吸收功能,本品能附着于肠道粘膜表面,抑制肠遭致病菌的繁殖,促进正常菌群的生长,菌体成分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刺激肠道产生分泌型IgA抗体,提高肠道免疫力,同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止泻,又有治疗便秘的功效;

⑤干酵母:为酒精酵母的干燥菌体,内含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紊B12以及消化酶、烟酸、叶酸、肌醇等成分,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补充维生素等功效。常用剂量0.5~4.0g,嚼碎后口服,3/日。

 2.促进胃肠动力,胃肠动力低下既是胃下垂的发病原因之一,也是其发病的结果,因此,增强痫人的胃肠动力是治疗胃下垂的主要手段之一。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吗丁琳、西沙地利、莫沙比利等)可提高胃收缩的频率和强度,调节胃一幽门一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性。促进胃肠排空,减轻胃的负担,可明显缓解腹胀、暖气、恶心等临床症状。当病情较轻时,可行间隙治疗,即当出现症状时给予促动力药物.疗程一般为4-B周;当严重症状时,应行持续治疗。注意胃肠动力药应在每餐前约10min给药,这样药物的血浆峰值才能与进食时间相互协调,发挥促动力药的最大效应。

(三)手术治疗

上述疗法不能收到预期疗效时,极个别的也可考虑行胃固定术。但应强调指出,这种手术基本是非合理的,也很少获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在非手术治疗完全绝望而症状又极严重时方可试行。

1.间断丝线将胃的小网膜折叠缝起,使它缩短,而将胃吊起使之不致下垂。

2.利用肝因韧带在胃的肌层中穿过,然后固定在前腹壁上将胃吊起。

3.胃下垂并有慢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者,也可考虑胃部分切除术。

4.安置胃托适于保守治疗无效痛苦严重的病人。

 (四)中医治疗

传统的观点是胃下垂主要由中气下陷所致,目前有中医学者认为,本病是多因素引起,除了中气F陷外,脾胃虚弱、湿热中阻、痰饮内停、瘀血阻胃、胃津不足均可导致“胃缓”,即胃下垂。在治疗上应辩证论治,标本兼颐,升降并施,寓升于降,寓降于升。目前比较推荐的是升阳与通降并举,如升阳通降汤:黄芪10-3g,白术l0-15g,陈皮10-15g,党参10-30g,升麻6-9g,柴胡9-12g,枳实10-18g,茯苓10-30g,大黄9-12g(后下),制马钱子2-4g,干草6-l0g,随证加减。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采取益气升陷、益气养阴、益气化瘀等治疗措施。另外,可配合针灸、帖敷穴位等方法治疗胃下垂。

 三、治疗策略

强调中医治疗措施,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以改善营养、减轻症状、增强体质为士要治疗目的。胃下垂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且治疗上比较棘手,目前缺乏有明显疗效的西医治疗方法,而中医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可以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增强病人的体质,促进胃肠动力,减轻症状。同时要强调病人的饮食调节,注意每次进餐量不宜过多.要少食多餐,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胃肠负担过重。另外,可配合促消化药、胃肠动力药治疗。胃下垂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病人对于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因此,经治医师要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注意病人的心理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使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手段后一般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四、胃下垂患者的饮食注意

1.饮食平衡

由于胃下垂患者胃肠蠕动较慢,加之食细、精食物为主,易发生便秘,故须注意饮水,可适量喝蜂蜜水、果汁及吃瓜果肉,保持大便通畅。

2.少食

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弱,每餐切忌过饱,可少食多餐,每日4~6餐为宜,主餐主食不宜多,辅以蔬菜,加餐可加牛奶、米粥、饼干、豆浆等。俗话说:“饭吃八成饱,到老胃口好”,就是此理。

3.软食

尽量不要食油炸食物,避免生、冷、硬食物,进食蔬菜以菜叶为主,应限制果皮、粗纤维菜如韭菜、芹菜等,少食脂肪。应注意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可食面片、面条、粥、小花卷、小馒头、乳类、蛋瘦肉、鱼类,食适量水果和杂粮。

 4.慢食

细嚼慢咽对胃下垂患者十分重要,细嚼使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利于消化吸收,慢咽则避免胃过度扩张,利于胃排空,减轻胃的压力,减少胃的负荷。细嚼慢咽可缓解病人餐后上腹胀的症状。

 5.食后休息

饭后应卧位休息30分钟以上,不要饭后百步走,更不能饭后剧烈活动,饭后胃内食物因直立和运动增加了胃内重力,可使胃下垂程度加重。但平时体育锻炼还是很重要的,适当的、循序渐进的体育活动有助于胃动力和胃的张力增强,胃蠕动增加则减轻胃下垂。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