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1.原发性病因
原发性的致病原因在血管外,一般因因上肢的体位改变或强力活动,造成血管受压,可伴有或无解剖异常所致的胸廓出口压迫征,如锁骨下静脉在穿过肋锁三角时,受到肋锁韧带、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和突出的斜角肌结节等压迫,当上肢做强有力的活动(如游泳、攀登等),均可使锁骨下静脉遭受反复损伤而内膜增厚,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这就是传统所称的Paget-Schroetter综合征,又称“受挫性”静脉血栓形成。
2.继发性病因
继发性原因较多,如静脉置管,静脉造影或治疗,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等。此外,还有心力衰竭、妊娠、凝血和纤溶功能障碍等疾病时。另一些致病原因,如癌肿、第1肋或锁骨骨折等。
发病机制
Molina根据病程将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分为3型。
Ⅰ型:急性血栓,病程在1周内。又可分为3个亚型:Ⅰa型,首次发病,过去无血栓形成病史;Ⅰb型,过去曾因血栓形成接受过治疗;Ⅰc型,曾因血栓形成仅做第1肋切除术。
Ⅱ型:亚急性血栓,病程1~2周。按Ⅰ型中3个亚型的标准,再分为Ⅱa、Ⅱb、Ⅱc型。
Ⅲ型:慢性血栓,病程2周以上,患者静脉内无血栓块,多由静脉慢性纤维性狭窄引起,伴有静脉高压和患肢运动障碍等症状,通过静脉造影可分为短段狭窄(2cm)和长段狭窄(2cm)2类。
二、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依据上肢突然出现肿胀、疼痛可做出初步诊断,但静脉造影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1、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观察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的横切面和纵切面,直接征象可显示静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和范围;间接征象包括波幅衰减、流速降低、脉冲迁移缺乏,以及呼吸末期有明显的狭窄或闭塞。直接征象未显示病变的患者,应同时检查健侧并与患侧比较。
2、深静脉造影对制定治疗方案有较价值。静脉造影可示患肢静脉狭窄或闭塞。
3、CT和MRI血管重建技术可清楚显示血栓形成的范围及周围压迫的情况。
鉴别诊断
1、下肢淋巴水肿
下肢淋巴水肿有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淋巴水肿往往在出生后即有下肢水肿,继发性淋巴水肿主要因手术、感染、放射寄生虫等损伤淋巴管后使淋巴回流受阻所致因此可有相关的病史。淋巴水肿早期表现为凹陷性水肿足背部肿胀较明显组织张力较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小,皮温正常。中晚期淋巴水肿由于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粗糙变厚,组织变硬呈团块状一般不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如色素沉着溃疡等。
2、下肢局部血肿
下肢外伤后,局部如形成血肿,也表现为下肢肿胀由于血肿的治疗与静脉血栓的治疗相反因此需注意鉴别血肿大多有外伤史肿胀局限极少累及整个下肢伴有疼痛,后期皮肤可见瘀斑或皮肤泛黄,彩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三、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和治疗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三个方面:急性血栓治疗、血管外压迫治疗和血栓后遗的静脉管腔狭窄的治疗。
1、急性血栓形成而无明显临床表现者,可不予治疗,血栓多在短期内消散。有明显临床表现,出血风险小者则需抗凝和纤溶治疗。溶栓成功后症状不改善,仍有患肢疼痛、肿胀和青紫者,可考虑手术取栓治疗。
2、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解除周围组织的压迫。
3、若静脉有短段狭窄或闭塞,应加做静脉补片成形。如果锁骨下静脉病变段十分靠近心脏,可考虑予以静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于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不能施行静脉成形术者,可做颈内静脉旁路术。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
1、双功彩超检查能够观察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的横切面和纵切面,直接征象可显示静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和范围;间接征象包括波幅衰减、流速降低、脉冲迁移缺乏,以及呼吸末期有明显的狭窄或闭塞。直接征象未显示病变的患者,应同时检查健侧并与患侧比较。
2、深静脉造影对制定治疗方案有较价值。静脉造影可示患肢静脉狭窄或闭塞。
四、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健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健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1、给予高维生素(芹菜、韭菜、粗粮、豆类)、高蛋白(肉类、鱼类、乳制品类)、高热量(牛奶、蛋糕、鸡蛋、甜食)、低脂(禁用肥肉、蛋黄、脑)饮食。
2、提供流质或半流质清淡的饮食,防止过硬、过咸、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和刺激口腔粘膜。
3、宜喝热牛奶或听轻音乐,使大脑放松,促进睡眠。
4、忌食辛甘肥腻之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病情。
5、睡前避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1、适宜饮食:
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富含维生素A、C食物。胡萝卜、南瓜、西红柿、青菜、杏、柚子、大枣、橘子、瘦肉、蛋黄、动物肝脏、大豆等,
2、饮食禁忌:
忌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严格戒烟。忌热性助火食物、刺激性食物。韭菜、芥菜、大蒜、香葱、生姜、辣椒、水产品、猪头肉、酒等。忌揉眼,忌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