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心肌炎的由来 如何防治心肌炎

导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原因有: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因素,都会损害心肌的健康,若是不能及时制止的话,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损害身体健康。

一、心肌炎是怎么来的

1、过度的劳累

专家指出,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心情的刺激,有一个不好的心情也会影响心肌炎的病变,为自己的身体健康。

2、生活因素

生活中,还有很多诱发心肌炎的原因。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原因有: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因素,都会损害心肌的健康,若是不能及时制止的话,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损害身体健康。

3、细菌感染

研究发现,当人体受到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还有在妊娠期间,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要说感冒容易变成肺炎,大家肯定不会奇怪。但感冒和心肌炎,一个是呼吸道疾病,一个是心脏疾病,看上去完全不搭界,又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专家表示,不是每个人感冒都会发展为心肌炎,但有时感冒病毒会直接侵犯心脏,损害心肌,而且,机体免疫反应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抗体,如果抗原抗体反应过度,可导致心肌炎症。

“临床中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是抗原抗体反应过度造成的。”专家说,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发病,但主要人群集中在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抵抗力不强,又喜欢跑到人多的地方去,发生感冒的机会很高。

而且,他们的免疫反应又比较激烈,如果感冒很重,可能就有“心肌之危”。

心肌炎严重可猝死,要及时干预

心肌炎通常是重感冒后周出现,大部分情况下症状很轻,家长可能还没发觉就过去了,但部分孩子的病情可能非常严重,有休克甚至猝死的危险。心肌炎如果不积极处理,以后还会转变为慢性迁延性心肌炎,导致反复心衰和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病等。“变成慢性病以后,孩子很多体育运动和日常的活动都受到影响,相当于残疾人一样,严重的必须要换心脏。”

专家表示,病毒性心肌炎只要在转为慢性之前积极干预,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孩子的心脏会像正常人的心脏一样,不留任何后遗症。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意义非常大。专家指出,春秋两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若孩子感冒后2-3周时间出现了乏力、头晕、胸闷、胸痛、气促、心跳快等症状,应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及时到专科就诊。一般来说,症状轻的人即使不吃药,只要好好在家休息,大概一个月左右也能恢复正常活动。但若症状很重,就必须休学治疗半年到一年,才能慢慢恢复正常活动。

二、如何预防心肌炎呢

一、充分休息心肌炎患者应至少休息3~6个月,如果有心脏扩大的患者应至少休息半年以上,同时要限制体力活动。

二、加强营养心肌炎患者宜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以利于心肌的修复,促进病情恢复。

三、配合治疗心肌炎患者应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切不可采取悲观消沉的态度。因为绝大多数心肌炎的预后良好,只要治疗得当,不会遗留任何后遗症。患者要按时服药,但也不要盲目滥用药物,应遵照医嘱,合理用药。

四、定期复诊对于慢性心肌炎患者应每隔一定时间到医院复诊,可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便于知道今后的治疗。

五、预防感冒感冒可以加重心肌炎的病情,还可以使已相对稳定的症状再次复发,故心肌炎患者应注意避免伤风感冒。一旦患上感冒,也应及时治疗,防止其对心肌的进一步侵犯。

三、心肌炎如何治疗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静养,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防止继发感染等。

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早期、合理的休息极为重要,可使发生炎性病变的心肌尽快修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的心肌炎患者需卧床休息至体温下降后3~4周,有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者应休息0.5~1年,或至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血沉正常之后。

2.防治诱因心肌炎最常见的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因而要预防感冒,防止病毒侵犯机体。因病毒感染往往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且细菌感染常可使病毒活跃,机体抵抗力降低,心脏损害加重,故而适当应用抗生素及时控制细菌感染十分必要。对于一些易感染的患者如扁桃体反复发炎者,必要时可进行扁桃体摘除术以去除诱因/或注射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复发。

3.促进心肌修复心肌炎患者可吸人氧气及应用一些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以促进心肌的修复,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此类药物有:

大剂量维生素C。心肌炎患者可口服维生素C200~500毫克,每日3次,此外还可以静点每日5~10克,分次应用,连续10~14天为一疗程。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心肌代谢,增加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心肌修复。

能量极化液。能量极化液的成分包括三磷酸腺昔(ATP(、辅酶A、氯化钾、胰岛素及葡萄糖,可为心肌提供能量,并促进心肌代谢,从而加速修复过程。一般10~14天为一疗程,可反复静脉点滴。

辅酶Q10、肌苷等。这些药物的作用均为改善心肌代谢,对心肌的修复十分有利,临床上常给心肌炎患者口服,以配合治疗。

二、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即针对引起心肌炎的病因加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口服一些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中药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风湿性心肌炎患者在风湿活动期进行抗风湿治疗,如给以抗生素静脉点滴等;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同时进行驱梅治疗等等一系列措施,以去除或控制导致心肌损害的病因,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激素治疗

应用激素的目的是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减少心肌疤痕形成,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和心肌微循环,适当应用激素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病情危重或反复发作的心肌炎患者及病毒血症明显,或经一般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早期、足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方法,可明显缓解病情。但在病毒急性感染的最初10天内应避免使用激素,以免造成病毒扩散,使病情恶化。

四、心肌炎的征兆

根据病变的广泛程度。心肌炎患者症状差别极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猝死。有些心肌炎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很明显,但组织改变较少,这种临床和病理分离的现象,在立克次氏体疾病中最为典型。若病变累及心包或心内膜,即可有心包积液;心内膜、心瓣膜有赘生物形成或溃疡性变化,或有附壁血栓形成。

心肌炎的病变也可侵及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如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和普尔基涅氏纤维,即成为临床上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症状和体征常见的主要为原发感染或原发疾病的全身表现和特异性表现,如疲劳、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等。心肌受累可以是明显的或隐袭的,常有心前区不适的心包炎典型症状,有时疼痛可类似心绞痛,常由于心搏量减少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所致。当出现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不成比例、不能解释的低血压、充血性心衰症状或心脏自律和传导障碍时,临床上应高度怀疑有心肌炎的可能,猝死常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可以是心肌炎的初发表现。

体检可有心脏稍大,第一心音减弱和第三心音和(或)第四心音增强,引起房性或室性奔马律及心脏杂音。胸部X射线检查常无改变,病变迁延不愈者可有心脏扩大。多达1/3病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低电压、Q-T间期延长、束支传导阻滞和过早搏动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LDH)等活性增强。另外,还有炎症性表现的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及C反应蛋白阳性等。放射性核素67Ga(67镓)心肌扫描,因67Ga对炎性病灶有一定的亲和力,故心肌内出现此种物质是感染的有力证据而有助于诊断。

 临床表现

1、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的人群,以青壮年发病较多。

2、对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

3、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损害的特点有关,各有不同:

 (1)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

(2)心力衰竭:可出现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出现休克的相关表现;

(3)炎症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症状;

(4)有患者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

4、常见体征:

(1)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符;

(2)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

(3)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

 (4)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

(5)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轻者可完全无症状,可发生猝死。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