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
一、发病原因
除极少数工业毒物如六氯酚主要损害施万(雪旺)细胞,引起脱髓鞘周围神经病外,绝大多数工业毒物中毒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为轴突变性。
二、发病机制
不同化学毒物在周围神经的靶部位不同,绝大多数侵犯远端轴突,碲、铅、顺丁烯二酸、六氯苯酚和6-氨基烟酰胺主要侵犯施万细胞和髓鞘;乙醇、甘油硫乙胺主要侵犯神经束膜。
在工业毒物引起轴突损害的过程中,轴浆运输系统的功能状态和受损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业毒物对轴浆运输系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破坏能量代谢过程,使轴浆运输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动力蛋白的活性受到抑制。
2.损害轴突的骨架结构。
3.改变轴突或胞体内质膜的离子通透性,破坏轴浆离子平衡。轴浆运输还可以把亲神经的毒物逆向转运到细胞体,使细胞合成神经递质和神经丝减少,轴突直径变小,远端因营养障碍而发生变性。
有些毒物(如正己烷)还可以破坏轴突内神经丝和微管的正常结构,使神经丝从微管上脱离,被快速转运至轴突远端,神经丝在远端产生积聚,导致远端轴突肿胀、变性。铅可抑制神经丝和微管的慢转运,破坏轴突的骨架系统。砷可与线粒体内的巯基酶结合,形成稳定的二巯基酯类,干扰能量代谢,影响轴浆运输的动力系统。甲基汞可以使轴突内的微管解聚,阻断轴浆的顺向和逆向运输。
二、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症状
工业毒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的发病多缓慢隐袭,少数为急性起病(如铊中毒)。还有一些毒物在急性中毒时不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而在1~8周后的中毒恢复期,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主要见于多种有机磷农药和*中毒。
工业毒物慢性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多在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出现四肢远端对称性运动感觉神经病,表现为手足麻木、发凉,四肢呈手套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急性铊或砷中毒以及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可有显著的肢体疼痛和痛觉过敏。运动可同时受累,表现为肢体远端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和足下垂,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有一些工业毒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因其对神经的损害有一定的选择性,因而临床表现具有某些特征。如丙烯酰胺中毒以肢体远端的帕氏小体和肌梭内螺旋神经末梢受累较早,因此震动觉和跟腱反射早期即消失。氯丙烯中毒神经病时,有明显的肢体远端痛觉和触觉障碍,而位置觉保存完好。二甲基氨基丙氰中毒时,选择性损害支配膀胱的神经而导致尿潴留,铊中毒时不仅损害肢体的周围神经,而且脑神经运动纤维也受累,临床出现眼睑下垂、复视和面肌麻痹。
三、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适宜:
1:宜吃维生素c,维生素e丰富的蔬菜。
2:宜吃安神健脾的杂粮粥。
3:宜吃含有维生素b1丰富的水果,蔬菜。
菠菜菠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维他命C及矿物质,尤其维他命A、维他命C含量是所有蔬菜类之冠,人体造血物质铁的含量也比其它蔬菜为多,对于胃肠障碍、便秘、痛风、皮肤病、各种神经疾病、贫血确有特殊食疗效果。菠菜200-300克,水焯后凉拌。
牛初乳白菜含多种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及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大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而且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养颜效果。
西瓜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黄色较为罕见。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主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小便不利,口鼻生疮,暑热,中暑,解酒毒等症。
饮食禁忌:
1:忌吃海鲜。
2: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
3:忌吃发性的肉食。
香菜性温,发性的食物,对于肿块的患者慎用。因热毒雍盛而非风寒外来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患有癌症、慢性皮肤病和眼病、气虚体弱不要吃。
狗肉属热性食物,不宜夏季食用,而且一次不宜多吃。凡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和阴虚火旺等非虚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螃蟹性寒多发性神经炎不宜食用,由于神经性的失养造成消化不好,腹泻,身体肝脾虚。
四、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护理要点
1.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通畅对发生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的患者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取半坐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痰咳出,并给予勤翻身,叩背,以改善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
2.预防毒物再吸收
指导患者将工作时穿的全身衣物洗净并帮助或协助擦浴,使皮肤保持清洁,勤换衣服,避免皮肤再吸收。病房定时通风,保持相应温湿度,所用物品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3.饮食的护理
嘱患者多饮牛奶、豆浆、绿豆粥以便汞与蛋白质结合,并保护可能被腐蚀的胃壁粘膜,利于汞的排除,达到解毒、保肝、保肾及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4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
召开工休座谈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护士主动接触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尊重患者的意见,使其感到温暖并取得信任,并通过共同学习有关资料,使其了解病情,便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情绪暴躁,行为改变的患者更进一步的关心体贴,耐心的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思想情感的沟通避免了急躁、易怒等一些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