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因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巨细胞病毒随处可见,病毒也能在男性同性恋者中经由不洁性生活传播。也可因接受被感染的血或器官如肾脏而传播。巨细胞病毒进入机体后可能不会引起机体任何症状或者会引起严重的感染以及使免疫系统出现损害。发病机制: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最大的疱疹病毒。CMV一旦侵入人体,将长期或终身存在于体内。该病可以通过乳汁、围产期传播、性接触传播、输血和器官移植、医源性传播、偶尔接触不易传播。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详细解释:
【病因】
巨细胞病毒随处可见,现症感染患者可能经他们的尿液或唾液排出病毒。病毒也能通过宫颈粘膜、精液、大便和乳汁被排出。在各种机构如学校中,日托中心等内的儿童,常相互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也能在男性同性恋者中经由不洁性生活传播。也可因接受被感染的血或器官如肾脏而传播。
当巨细胞病毒进入机体内,它可能会或不会引起活跃的病症。但一旦进入机体内可潜伏数年之久,并可随时活跃而引起疾病。有60%~90%的成年人在某些时候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尽管他们通常没有什么症状。严重的感染通常仅发生于有免疫系统损害的人,如那些接受了骨髓移植的人或艾滋病患者。
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
1.先天性感染:在婴儿中的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生后数月始发现,而重者在出生数天就可出现临床症状。典型重症先天性CID患者临床表现为黄疸伴肝脾肿大、瘀点状皮疹、小头畸形、运动障碍、脉培膜视网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视神经萎缩、肺炎,大脑钙化亦可见到。中枢神经系统、内耳及眼脉络膜被累及是先天性HCMV感染的特征。临床上患婴出现嗜睡、惊厥、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可在数日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可出现智力障碍、运动障碍。耳聋等后遗症;心血管受累多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等;其他还可见消化道、泌尿生殖系、骨髓等畸形。出生后获得的HCMv感染与先天性ClD不同,播散性内脏或神经系统损害较罕见。
2.围生期感染:围生期感染是指胎儿分娩时经产道或出生后通过吸入带毒的母乳而获得的感染方式。大多数无症状,在生长、知觉功能或糟神运动发育方面无不良影响。此种感染可能是由母体内潜在病毒激话所致,因此患儿在出生时有不同水平母亲的抗体。早产儿围生期感染常出现肝脾肿大、肺炎、苍白、黄疽、视网膜炎、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及溶血性贫血。HCMV肺炎临床表现为气促、窒息、咳嗽(有时为阵发性)、鼻炎、鼻塞、肋间凹陷等,x线可见为弥漫性下气道疾病(肺气肿、支气管壁肥厚伴明显肺垃理增强和不同程度肺膨胀不全)。偶有发热和呼气性喘鸣音。HCMV围生期感染对早产儿和体弱儿危险性较大,以神经肌肉受损为主;听力障碍、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少见。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查
1、病毒分离
最好用唾液、尿液、生殖道分泌物、乳汁和白细胞,接种到人的成纤维细胞内繁殖和分离,细胞病变效应(CPE)在1天或数周后出现,经固定和HE染色后可观察到巨细胞,核内有内包涵体,核周晕圈及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很象“猫头鹰眼”(owl′seye)亦可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的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查。
2、血清抗体检测
最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C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免疫酶试验(EI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放射免疫试验(RIA)等检测CMV-IgG和IgM抗体。当单份血清标本已确定既往有CMV感染时,应当立即留血清标本,以及间隔2周、4周、8周再留血清标本,结合病毒分离可作原发感染诊断。
3、DNA探针
已广泛应用于检测CMV,其中以32P标记的探针敏感性最高,对某些标本来说,杂交方法可能比病毒分离更敏感。
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四、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
1.一般治疗
CMV肝炎可按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般原则使用护肝药物,以促进肝细胞恢复,减轻肝细胞损害,降低氨基转移酶,消退黄疸。必要时输注白蛋白。贫血严熏者酌情输血。CMV肺炎按病毒性肺炎对症、支持治疗。
2.抗病毒治疗
在抗HCMV治疗药物中更昔洛韦是目前首选的药物。常用静脉给药。7.5—10mg/(kg·d),分2~3次静滴,14天后改为5mg/(kg·d)1次静滴,维持1一2个月。此药抑制HCMV的DNA聚合酶活性,影响该病毒DNA合成,从而抑制病毒。此药常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可恢复。膦甲酸钠对HCMV有高选择性,作用于病毒DNA聚合酶,抑制HCMV复制,副作用主要是肾损害,对骨髓抑制作用较GCV轻,剂量为150mg/(kg·d),静滴,疗程2~3周。对GCV治疗无效者可换用此药。重症病例可将上述二药联合应用,更昔洛韦35mg/(kg·d)及膦甲酸钠60mg/(kg·d)。也可更昔洛韦5mg/(kg·d),膦甲酸钠90mg/(kg·d)交替使用。其他抗病毒药如阿糖腺苷,阿昔洛韦、齐多夫定及干扰素等均有抑制HCMV的作用,但不能清除HCM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