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疹治疗方法你知道吗
1.—般治疗:发热期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出疹期做好患者皮肤护理,防止擦伤皮肤,以防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
(1}孕妇感染风疹的处理
孕妇早期(尤以妊娠初3个月)应尽量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如已接触风疹患者,应在接触5日内肌注丙种球蛋白20ml,但效果尚不肯定。已确诊有风疹病毒感染的早期孕妇,一般应终止妊娠。国际上近年来已广泛应用风疹减毒活疫苗。均证明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我国于1981年开始应用风疹一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证明预防风疹有良好效果,免疫对象除小儿外,青春期及成年妇女(婚前育龄妇女)也应接种,接种后可使先天性风疹明显减少。
(2)先天性风疹的处理
病儿应隔离,以防在婴儿室或产房内扩散。对患本病的小儿自幼应有良好的护理和教养,医护人员与病儿家长、托儿机构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矫治畸形,必要时手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先天性心脏病等。如长期追踪中发现听力减退,及时采取助听等措施,并进行特殊教育,则可减轻继发性语言及学习障碍。
(3)成人及儿童获得性风疹的处理
成人和儿童患风疹时症状轻,预后好,除休息和对症处理外,不需特殊治疗。干扰素、利巴韦林(病毒唑)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并发症可有血小板减少(孕妇较多见)、心肌炎、关节炎、脑炎,均可自愈。
二、风疹的病因究竟是什么
风疹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属披盖病毒科,只有一个血清型。在电镜下形态多样,大小约50~70nm,不耐热,在室温及37℃时很快失去活力。此病毒能在人胚组织中缓慢繁殖,亦能在兔肾细胞生长,在宿主细胞可形成胞质包涵体。病毒存在于患者及隐匿型感染者鼻咽分泌物、血液、尿及粪便中。出疹前7天至疹退7~8天可在鼻咽部发现病毒;先天性感染患儿体内排毒可长达12~18个月,排毒患儿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为主。风疹最大的危害是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是头三个月感染风疹,造成流产、死产和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在托幼儿机构和小学校可有流行,—般每3~5年有一次大流行,多见5~9岁儿童。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都有风疹暴发流行的报导,发病率达100~200/10万人。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人群风疹感染率在95%左右。
发病机制: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孕龄是决定感染结果的主要因素。孕早期胎儿感染后3个胚层均受到病毒侵袭,受累组织因风疹病毒感染造成生长停滞的无性繁殖细胞系可遗传给子代细胞。
三、风疹的症状是什么呢
(1)潜伏期14~21天。
(2)前驱期1~2天,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在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可持续5~6天,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无颊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
(3)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称“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个别患者出疹呈出血性,伴全身出血,主要由于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增高所致。出疹期常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肿大淋巴结有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已发生肿大,消退较慢,常持续3~4周。疹退不留色素,无脱屑。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也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需数周后。
四、风疹的诊断
1.产前诊断:
母亲在孕16周前感染风疹病毒可致严重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有助于确定有无官内感染,目前主要是从羊水中分离出病毒或是从脐血中测得风疹特异性lgM抗体。
2.新生儿期诊断
(1)病毒分离:对疑有先天性风疹患儿,可取其咽分泌物、尿、脑脊液作风疹病毒分离。
(2)血清抗体检测:①风疹病毒IgG测定:IgG抗体可通过胎盘,但经胎盘传递的IgG抗体2一3个月消失,如生后5~6个月婴儿风疹抗体阳性,上l滴度无下降趋势,患儿又有先天性风疹的临床表现,则可诊断为先天性风疹感染。②风疹病毒IgM抗体测定:若新生儿测得风疹病毒IgM抗体,可诊断先天性风疹感染。常用血凝抑制试验,一些新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也可采用。